返回版面

醴陵市多措并举开展征兵工作——

擦亮“醴陵兵”品牌



      通讯员    丁时伟

      “征兵体检是兵员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必须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确保向部队输送最优质的兵员。”7月14日,湖南省醴陵市2025年下半年征兵体检站内,醴陵市委书记、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王利波走进各体检科室,督导检查视力检测、心理评估等环节工作,向军地工作人员了解体检标准执行细节,与应征青年交流参军志向。

      这是醴陵市多年来深耕征兵工作的生动缩影。作为革命老区,醴陵始终把征兵工作作为党管武装的核心任务,构建起“市委书记负总责、军地部门齐联动、镇村两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此外,市委常委每年专题研究征兵工作,将大学生征集比例、退兵率等核心指标与镇(街道)评优评先挂钩,形成“政策宣讲进社区、强军故事进校园、典型事迹进乡村”的全域动员模式。近三年来,该市累计开展“政策宣讲进万家”“强军故事进校园”活动200余场,覆盖适龄青年及家长超10万人次,“参军光荣、强军有责”的浓厚氛围在城乡间愈发浓厚。

      优质兵员的输送,始于精准培育的“全链条”。在醴陵,全国人大代表、二等功获得者彭婉琴和国际军事大比武冠军、一等功臣林祥等醴陵籍官兵的故事,通过多种平台传遍城乡,成为最生动的征兵教材。当地构建的“功臣矩阵”更形成强大磁场:24个镇(街道)均设立功臣代言人,通过公益广告牌、户外电子屏等载体常态化展播功臣事迹,将彭婉琴“从农家女到信息尖兵”的蜕变历程、林祥“国际赛场扬国威”的拼搏故事制作成3分钟微视频,在征兵宣传群精准推送,用“年轻语态”激发共鸣。左权故居(左家老屋)、耿飚故居(耿氏公祠)纪念馆里,“00后”民兵讲解员彭海媛用年轻人的语言讲述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每年吸引上万名青年驻足,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体验中薪火相传。

      针对大学生群体,军地联合教育部门建立“在校应征信息库”,提前3年跟踪摸排。大力宣传新修订的《湖南省征兵工作条例》《征兵宣传手册》,让大学生了解政策优惠,并协助落实“考研加分、学费补偿、就业优先”等10多项政策。今年此轮体检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5%。

      “严”是醴陵征兵工作的鲜明特色,也是保持“零责任退兵”的关键。体检站50多页的《工作手册》规范30余项流程,从血压检测到心理题库更新都有细致要求。政治考核推行“三级联审”,联合多部门共享信息,累计核查青年信息1.2万条次。役前训练设置10多天“模拟连队”,提前筛查不适应部队生活的人员。近五年,醴陵输送的新兵中,30余人立功受奖,200余人转为士官或考入军校。醴陵连续8年保持“责任退兵为零”,成为部队公认的“优质兵源地”。

      体检大厅的强军画面仍在流动,应征青年胸前的党徽、团徽在灯光下格外明亮。“早在上高中时就听到彭婉琴姐姐的故事,她在演训场‘破译密码’的英姿,让我明白军人的价值在于超越自我。”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吴高宏在体检间隙坚定表示,“今天参加体检后如有幸到部队,定会把醴陵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红色精神带到边关哨所。”这种精神共鸣在应征青年中广泛传递——已有75%以上青年在“功臣矩阵”感召下明确表示,如顺利通过筛选,愿到艰苦地区服役。

      “每一名合格兵员,都是醴陵向国防事业交出的答卷。”醴陵市人武部领导的话语,道出了这座红色小城的责任担当。如今,醴陵正以更精细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持续擦亮“醴陵兵”品牌,让更多有志青年从这里走向军营,在强军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