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军营生活二三事

      龙玉纯

      刚当兵那阵子,我最羡慕那些军校大学生。他们肩上的两块红牌,就像两团燃烧的火焰,在我眼前跳跃,让我觉得扛上它们,将军梦便不再遥远。当兵一年多,我幸运地考上了北方一所小有名气的军校,终于扛上了那渴望已久的“两团火”。如今,离开军校近三十年,还没到怀旧年纪的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军校往事,它们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的回忆。

      一本课外书的遗憾

      上初中时,我就被老师和同学称为“书虫”。碰上好书,我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一口气读完。上军校后,我更是珍惜每一分可支配的时间,不仅课本知识学得好,还四处借书、买书看,从名著传世之作到通俗流行之文,通过读书博闻广见、益智增识。

      一个星期天,我外出买日常用品,路过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写改革开放大潮对军人婚恋冲击的纪实类书籍,读后觉得内容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情景交融,十分不错,便推荐给了学友。

      没想到,学友在自习课上看这本书被教导员发现并没收。三天后,教导员找我谈心,要我说明购买地点、动机和读后想法。我如实相告,教导员见找不到“问题”,讲了一通大道理后便了事。不过,我能理解教导员的出发点,那时我们年纪小,对好坏不太敏感,确实需要有人监督我们的视听。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我读书的热情,我依旧坚信,人生至乐,莫如读书。

      集体闹肚子的秘密

      我们三班九个学员住一间宿舍,班长陈洲来自江苏南通,圆脸胖乎乎,很可爱,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盼盼”。他妈妈每次来南京开会都会到班里看我们,还送吃的给我们。我们班有个规矩:有工作一起干,有吃的大家一起分。

      那天,班长妈妈送来糖醋带鱼、脆饼等好吃的,另一位家在海边的学友家人也带来海蟹、对虾、海蜇皮。晚自习后,我们在宿舍会餐,敞开肚皮大吃,直到吃不下还剩很多,决定第二天早上继续。

      晚上十一时,上铺学友肚子痛得哼哼起来,紧接着有人响应,不一会儿,大家纷纷起床上厕所。我也不例外,跑了一趟回来肚子还疼,便和学友们商量对策。班长让我去报告值班教导员,说我们班集体闹肚子,可能是食物中毒。

      教导员大吃一惊,马上通知校医带药来。他们赶到宿舍,校医根据症状断定是食物中毒,问我们吃了什么,我们只说吃了食堂的饭菜。校医不信,要给我们打针,除我情况稍好只给了药,其他学友各挨一针。

      第二天早上五公里长跑,教导员让我们班不出操,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学友们脚步声远去后,我们高兴地哼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饭桌上展开的情谊

      在军校时吃饭,八个人编一桌。我们班九个人,抽签决定谁去别班桌,结果我“中奖”。

      我们这桌由三位女学员和五位男学员组成。刚开始,因为彼此陌生,大家吃饭几乎不说话。后来熟了,队长、教导员吃完走后,我们便压抑着嗓音开起“方桌会议”,有时说到动情处,还会不约而同地笑,让其他桌学友莫名其妙。

      我年龄最小,备受学长学姐关照。三位学姐不吃肥肉,便把肥肉给我们男生。学长们一致决定肥肉都给我,让我多吃点好长身体。

      我是南方人,怕冷不怕热。学姐晓梅看到我红肿的双手,主动提出帮我洗碗,还有温茵学姐为我织的露指头手套,陆群学姐在学习上多次帮助我,张洁学长总替我值日打扫卫生,倪旭民学长鼓励我笔耕……这些学姐学长的无私关怀让我至今难忘。

      斗转星移,我已从军校学员变成退役老兵。虽不再穿军装,但军营生活的激情与热血,如同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在我心中熊熊燃烧。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