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4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琼萍)“审批仅仅晚了两天,利率就从2.78%涨到了3.1%,要多付不少贷款利息!”长沙市民李女士向记者诉苦。3月27日,李女士向某商业银行申请消费贷,当时客户经理承诺她能享受2.78%的优惠利率。然而,到了4月初,这笔消费贷审批下来时,利率却上调到了3.1%。
李女士遭遇的这一变化,实际上源于监管部门的最新指引。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3月31日,多家银行总行接到通知,要求全面叫停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费信贷产品。在此之前,多家银行“内卷”消费贷利率,消费贷产品的利率一度跌至2.6%左右。
在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当下,消费贷利率优惠为何突然刹车?据了解,利率理性回调背后,是多重风险考量的叠加。从银行自身经营层面来看,持续的低利率环境极大压缩了银行的息差空间,可能对银行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3万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个人信用卡贷款等零售不良资产占比为30%,约1万亿元。在资金流向监管方面,过低利率催生了资金套利乱象。在社交平台上,“消费贷置换房贷”“贷款炒股”“借贷炒金”等操作教程层出不穷。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叫停低息消费贷是监管层在风险积累与市场过热背景下的及时纠偏。其核心目标并非抑制消费,而是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消费金融从“野蛮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