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实习生 彭傲 全媒体记者 李金
“以前来‘三馆一厅’,想先去图书馆借本书、再带孩子去博物馆看展,光找车位就得耗半小时,今天停好车才花2分钟,逛完两个馆还能顺路去规划馆看看,太方便了!”9月23日下午,市民周女士驾车驶入长沙“三馆一厅”(长沙博物馆、长沙图书馆、长沙规划展示馆、长沙音乐厅)地下停车场,顺着引导标识停好车后,拎着借阅袋和孩子的参观手册快步走向场馆。
自9月中旬“三馆一厅”停车场启动统一收费管理与服务优化以来,长期占位的“僵尸车”基本清零,跨场馆车位调度更灵活,曾经困扰多场馆的“停车难”痛点,正逐步转化为市民文化消费的“舒心点”。收费调整后,跨场馆停车体验有何变化?定价是否适配多元文化需求?记者展开了深入走访。
收费前困局:管理分散僵尸车占位,文化地标陷“停车梗阻”
在“三馆一厅”停车场实施统一管理前,“一位难求”是四个场馆的共同难题——“僵尸车”长期霸占车位、各馆停车场独立运营不互通,让文化消费的“第一公里”格外难走。
“图书馆旁的车位常被‘僵尸车’占着,挡风玻璃积的灰能盖满手掌,轮胎瘪了都没人管;博物馆办特展时,入口能排起百多米的车队,市民得等40多分钟才能进;规划馆离其他馆稍远,有些市民找不到车位,只能把车停在几公里外的小区,再步行过来。”“三馆一厅”停车场保安老刘对过去的混乱印象深刻:周末亲子家庭去图书馆参加阅读活动、老人去博物馆看文物展,常常绕着停车场转好几圈,最后只能放弃,或者花高价去商圈停车。
作为长沙核心文化地标集群,“三馆一厅”年均举办活动超800场(含博物馆特展、图书馆阅读活动、规划馆主题展、音乐厅演出),接待市民超30万人次。配套的723个停车场车位(含50个无障碍车位、30个亲子专属车位)本应是文化服务的“支撑点”,却因“僵尸车”挤占(最多时近100辆,占总车位1/7)、各馆管理分散,陷入供需失衡。
虽然此前,各场馆也曾单独尝试解决:图书馆贴劝离单、博物馆联系车主、规划馆公示占位车辆,但缺乏统一管理依据,效果微乎其微。
“看着真正有需求的市民进不来,我们也着急!”“三馆一厅”联合后勤负责人无奈地说。
收费后蝶变:跨馆联动车位敞亮,文化消费“停车自由”落地
“收费政策一实施,变化太明显了!‘僵尸车’3天内全清走了,现在四个馆的停车场每天都有空位,跨馆参观还能灵活调车位,再也不用绕路。”家住湘江世纪城的李晨告诉记者,自己每周都带孩子来“三馆一厅”玩,以前停车要绕一圈到处找车位,现在基本上随时都有停车场。
下午4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场馆停车场都有清晰的专属标识(如“B1区—博物馆/规划馆”“B2区—图书馆/音乐厅”),市民驾车驶入后,顺着引导屏和标识,最快1分钟就能找到车位,跨馆参观时只需在出口登记,无需重复排队入场。
当天带孩子先去图书馆借书、再去博物馆看展的王女士,对新体验赞不绝口:“以前跨馆得先在图书馆找车位,看完再开车去博物馆抢位,折腾半小时;现在停在B1区,两个馆步行只要5分钟,孩子也不用跟着我在车里等,太省心了。”
据运营方长沙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数据,收费管理后,“三馆一厅”停车场整体车位周转率从日均0.7次提升至1.4次,涨幅超100%;日均服务文化消费车辆860车次,较之前增加200车次,增幅约30%,真正实现“车位给需要的人,资源随需求调”。
记者注意到,该处的硬件服务也同步升级,且贴合各馆需求:图书馆停车场新增15块“亲子车位引导牌”,车位比普通款宽0.3米,方便家长上下儿童安全座椅;博物馆无障碍车位旁加了呼叫按钮,老人或行动不便者可随时呼叫协助;规划馆通道重新刷了防滑涂层,雨天参观更安全;四个场馆的照明都换成LED灯,亮度提升60%,角落无死角。
“晚上来音乐厅听夜场,再去图书馆还书,停车场又亮又整齐,一点不担心安全。”常来“三馆一厅”的陈先生说,现在的停车体验不仅便捷,更添了“舒心”。
惠民新探索:精准定价多馆权益,让停车服务暖透文化消费
“今天在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又去博物馆看了‘湖湘文化展’,总共3小时,停车费才6元,比商圈便宜多了。”市民李女士算完账连连点头。
记者注意到,目前该处的基础收费标准为:市民享1小时免费停车,超1小时后合并计费;白天(7:00—20:00)小型车首小时2元/半小时,首小时后2.5元/半小时;夜间(20:00—次日7:00)1元/小时,24小时最高30元,避免高额费用。
采访中,也有市民提了优化建议,“希望凭停车记录换博物馆文创折扣券。”“想办‘文化月卡’,常来能更优惠。”“图书馆能不能凭停车记录延长借阅期?”“能不能4个小时以内免费,毕竟逛个博物馆、泡下图书馆一上午就过去了。”
记者了解到,针对不同场馆人群,专属优惠更精准:持图书馆当日借阅证、博物馆当日门票、规划馆当日打卡记录,免费时长延长至2.5小时;持音乐厅当日演出票,超时后按7折收费;新能源车辆享“3小时免费,超时减半”,进一步降低文化消费成本。
“收费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馆一厅’的多元文化需求。”长沙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收费标准时,运营方调研了各场馆人群(如图书馆亲子家庭、博物馆老年观众、规划馆年轻群体)、同类文化集群收费情况,结合长沙物价,推出“基础免费+分场馆优惠”的方案。
记者手记
从僵尸车扎堆到车位敞亮,从各馆分散到跨馆联动,从停车难到停车优,长沙“三馆一厅”停车场的蜕变,是城市公共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成功实践,更是文化服务精细化升级的缩影。收费只是手段,让车位流向真正有文化需求的市民,让停车成为“三馆一厅”文化体验的“加分项”,才是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