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游
何为幸福之城?在雨花,答案藏在圭塘河舒展的卷轴间——从跳马绿心的晨曦微光,到红星商圈的烟火夜色;从雨花经开区智能机器人的金属光泽,到高桥大市场的世界商港气度,这座城日夜演绎着鲜活精彩。
作为“幸福百强区”全省首位、全国第16位的城区,雨花的幸福秘诀深植发展肌理:以生态品质勾勒诗意栖居,以民生提质托举生活底气,以多元共治实现幸福蝶变,以发展提速筑牢幸福根基,让当下柴米油盐有声有色,更向着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稳步迈进。
为何长沙中心城区近三分之一人口选择在此定居?从千年雨花亭的文脉延续,到高铁南站年超1亿人次的通达活力;从碧水青山的生态环绕,到“优托育、上好学、享良医”的民生保障;从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活力小区,到“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机遇,雨花区融青春感、烟火气、创新力于一体,让“近悦远来”的幸福,成为每位居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生态幸福
于碧水青山间,寻回诗意日常
幸福镜头
“30年前河边散步要捂鼻子,现在每天都能拍鸟!”退休教师李艳的手机里,存着60多种鸟类在圭塘河畔栖息的照片——这是她与丈夫邹健用三年时间记录的“生态日记”。上世纪90年代,圭塘河曾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的“臭水沟”,河边杂草疯长、垃圾堆积,李艳路过时总要绕着走;如今,河水清澈见底,岸边芦苇摇曳,白鹭、斑鸠等鸟类频繁现身,她每天清晨都会沿着河岸散步,用镜头捕捉自然之美。
在跳马镇,41岁的黄柱也因生态红利实现了创业梦。2023年,他租下30亩荒山,打造“走吧去野·跳马自然营地”——依托长株潭生态绿心的青山绿水,营地推出露营、徒步、自然教育等项目,开业首年就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2024年末,2025湖南露营大会在这里举办,全国各地的露营爱好者齐聚绿心,黄柱的营地也成了“网红打卡点”,“以前觉得山里资源‘不值钱’,现在才知道,好生态就是最好的创业资本”!
幸福印记
雨花区始终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为核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幸福体验,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在生态治理上,雨花区聚焦圭塘河全流域修复,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等系统性工程,实现从“臭水沟”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美丽河湖”的蜕变;2025年携手中建五局启动“十里圭塘”滨水休闲文旅项目,打造“圭塘河流域综合运营管理服务平台”,整合环境治理、市政服务、文旅开发、产业运营四大板块,推动河流从“生态修复”向“活力提升”进阶,让“母亲河”成为惠及全城的休闲纽带。
在绿心赋能上,以长株潭生态绿心为支点,雨花区推进“生态+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建成绿道一期,2024年投用首个游客驿站,2025年加速建设绿道二期,构建串联自然与生活的生态走廊;同时扶持露营、民宿、生态农业等业态,鼓励村民参与生态创业,让居民从“生态守护者”变为“红利受益者”。
在资源保障上,守护湖南省植物园、石燕湖等核心生态资源,推动“口袋公园”“社区绿地”建设,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让生态幸福成为居民日常。
民生幸福
“优托育、上好学、享良医”,筑牢幸福生活“基本盘”
幸福镜头
“孩子送进社区托育园,我终于能安心回归职场了!”家住雨花亭街道的李娟,曾因2岁女儿无人照料陷入“职场两难”。去年9月,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这也是湖南省首家区县级公建民营的托育中心,通过科学分龄托育、普惠式收费,破解“带娃难”。托育中心不仅配备专业育婴师,还开设绘本阅读、感统训练等启蒙课程,每月费用仅需2800元,远低于市场机构。如今,李娟每天上班前把孩子送到托育园,下班后顺路接回,“中心就在小区里,步行5分钟,孩子每天都盼着去和小伙伴玩,我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以前担心家门口没好学校,现在孩子步行10分钟就能进名校!”2025年秋,砂子塘雅沁学校开学,家长王女士特意带着孩子提前参观校园——智慧教室、标准化操场、人文阅读空间一应俱全,更让她安心的是,学校与砂子塘教育集团共享师资、课程资源,“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名校教育,再也不用折腾择校了”。
9月5日,雨花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长沙市中心医院与辖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隆重举行“双向转诊”服务签约仪式。活动现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代表与长沙市中心医院负责人共同签署合作协议;20家服务站(卫生室)分两批依次上台,获授“双向转诊定点单位”牌匾,正式接入集团“双向转诊”服务网络,成为区域医疗协同的关键节点。
此次签约是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自2023年雨花区人民政府与长沙市中心医院签署城市医疗集团合作协议,并实现全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与市中心医院全面协作以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长沙市中心医院派出14个特色专科团队常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专家兼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副主任,全面开展坐诊、带教等工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幸福印记
雨花区以“三级托育、教育提质、医疗兜底”为核心,将民生保障落到“家门口”,让“优托育、上好学、享良医”托住居民稳稳的幸福。
雨花区创新构建起“区级示范中心、街镇枢纽点、社区微机构”三级托育服务体系网络。在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日常运营中,教育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民政部门关注特殊儿童关爱与家庭帮扶,雨花区卫健部门则监管健康与安全、指导育儿课程与师资培训;同时,雨花区妇联、社区居委会、志愿服务组织等也参与到家长指导、家庭教育等配套服务中。
在教育保障上,雨花区坚持“三个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师资优先):区级可用财力超半数投向教育,2025 年新增麓山国际天华实验学校、砂子塘雅沁学校等4所高起点新校,新增学位7230个;推进“名校集团化”发展,与雅礼、长郡等13所省市优质中学签约,通过“名校办分校、强校帮弱校、城市带乡村”“空中课堂”“教师驻点授课”等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
在医疗服务上,雨花区各项服务进一步优化:打造“防治康管”一体化医防融合新模式,与长沙市中心医院建立毒蘑菇中毒救治“党建+医疗”协作机制,助推省市医院公卫与医疗业务融合;开展“健康雨花行——双百千万工程”健康巡讲进校园、“救在身边 校园守护”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等80余场;区健康教育馆联动学校、幼儿园开展“健康小卫士”“小小宣讲员”活动,组织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筛查、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内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安宁疗护服务全覆盖。
治理幸福
党建领航、多元共治,让小区生活更舒心顺心安心
幸福镜头
建于2009年的白沙湾嘉园,曾是典型的“问题小区”:滴水檐随时可能脱落、水泥路坑洼难行,居民因外墙构件坠落受伤;物业缺失导致公共区域杂草丛生,停车位争抢时常引发邻里纠纷。
转机始于2019年,体育新城社区党总支推动成立小区党支部,党支部召集小区的老干部党员商议,决定组建以老党员袁宜清为队长的党员志愿队参与小区的管理和建没,搭建“党支部+业委会”治理架构。面对首次滴水檐改造报价过高的问题,党支部牵头重新招投标,最终18栋楼改造仅花30多万元,较初始报价降低七成;2020年引入新物业后,又协商调整公共收益分配规则,将停车位收益“业主与物业平分”改为“业委会占七成”,每年为小区多增收50多万元。四年间,在党支部引领下,小区自筹500余万元完成40余项改造,高空抛物摄像头全覆盖、地下车库翻新、荒废空地变健身广场,业主满意度从不足50% 升至96%,成了雨花区物业“红榜”小区。
幸福印记
雨花区始终以“让居民生活更舒心、更顺心、更安心”为核心目标,既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统筹引领,又激活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在小区治理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分类施策的路径,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在强化治理“主心骨”上,雨花区坚持把党组织建设贯穿小区治理全过程,推动党的领导向城市最基层扎根。一方面,聚焦小区党组织“应建尽建”,目前已建成小区党组织630个、覆盖小区912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21名,让每个小区都有“红色堡垒”;创新推行小区党组织书记街镇备案管理制度,连续4年选派近50名领导干部,到基础差、矛盾多、治理难度大或拟打造示范的小区担任第一书记。通过“一对一”帮扶建强班子、破解难题,切实把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紧扣物业服务企业这一关键主体,以物业行业党委为统筹,指导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52个,推动小区党组织成员与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新成立和换届的业委会中党员占比超50%;同时组建红色物业联盟,推行物业“红黑榜”制度,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让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在激活治理“向心力”上,雨花区着力搭建多元协商平台、深化分类治理机制,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全区全面推开“星城好邻里·雨花邻聚力”党建引领小区协商共治行动,重点打造“雨邻有约”议事平台,健全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业主、物业、驻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协商机制,通过广泛开展“请您来说”意见征集活动,把议事会开在小区凉亭里、单元楼前,让居民的“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管、有人办。针对不同类型小区的治理痛点,雨花区还深化分类施策:在物管小区推行“党组织+业委会+监事会+物业公司”的“四位一体”模式,厘清权责、凝聚合力;在开放式老旧小区则因地制宜,探索“共享物业”“居民自治”“引入社会资本”三种路径,全力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成功打造出紫金苑、中冶长天、卫技新村等一批“和美小区·幸福家园”,让不同小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精准、高效的治理服务。
如今,在雨花区的各个小区,政府“有形之手”的统筹引领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协同发力相得益彰,党组织的“红色引领”与居民的“自治活力”同频共振,不仅破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治理难题,更让居民的“舒心、顺心、安心”从愿景变为现实,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实践写下了生动注脚。
发展幸福
“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让幸福有 “奔头”
幸福镜头
“从毕业到创业,雨花给了我最实在的支持!”刚走出大学校门的“00 后”庄睿,如今已是湖南火灵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2023年,他带着3D打印创业项目扎根雨花,最让他感动的是雨花经开区的“一站式”帮扶:不仅提供500平方米免费办公场地,还帮他对接金融机构申请创业贷款。如今,他的游戏周边、动漫手办产品已远销欧美、日韩,公司年销售额已达数百万元。
幸福印记
雨花区以“降低创业门槛、平衡生活品质”为核心,构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生态,让逐梦者有奔头、有归属。
在创业支持上,精准破解“痛点”:降低成本门槛,提供免费厂房、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在长沙火车南站协同打造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服务站链接全市100多个创业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家长沙青年人才驿站(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以及招商部门资源,构建了“一站式”整合、“一条龙”创业的服务体系,让大学生背着双肩包来长创业,下车即享“一站式”服务。推出“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十大行动”,发布创业地图、人才需求清单、科研攻关需求清单,让创业者“按图索骥”。
在创新生态上,打造“创业磁场”:雨花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1万户,稳居湖南省区县(市)第一;连续两年位列赛迪创新百强区第10位,集聚735家高新技术企业、7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成240个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36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在生活平衡上,实现“创业不牺牲生活”:保障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湖南首位;优化生活配套,优质教育、医疗、生态资源全覆盖,住房租金比长沙其他中心城区低 15%~20%;吸引长沙中心城区近三分之一人口定居雨花,“逐梦+安居”的平衡,成为雨花吸引人口的核心优势。
从圭塘河畔的晨光,到托育园的笑声;从老旧小区的新楼道,到创业者的键盘声,雨花的幸福从不是口号,而是浸润日常的具体场景——生态治理让“推窗见绿”成习惯,民生保障解“育儿上学看病”愁,党建引领让“小区事”变“大家事”,发展机遇让“梦想与生活” 不相负。
如今,选择雨花、落户安家的人越来越多,“此心安处是雨花”,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发自内心的生活答案——幸福,蕴藏于可感可触的日常细节里,书写在城市予人的每一份尊重之中。展望未来,雨花必将依然以“幸福”为笔,持续绘就“近者悦、远者来”的温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