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8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通讯员 陈琪) 26日,记者从湖南自贸试验区医疗器械产业园获悉,自2023年8月开始正式交付使用至今年6月底,该产业园汇集企业146家,年内新增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8张,总持证增至133张,同比增长超过15%,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集聚度和创新活力。
记者了解到,获得相应资质是医械类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而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通常需要8—12个月的时间和10万元以上费用。“早在2023年初,产业园就提前对接,为我们量身定制注册方案,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盛祺达迈医疗科技(长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园的帮助下,公司高效完成了一次性宫腔镜组织切割器、宫腔镜组织切除系统两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报工作,实在太方便了。
2023年8月厂房交付后,盛祺达迈第一时间进场投产并实现了快速落地和高效运营。同时,在产业园的牵线搭桥下,盛祺达迈还与产业园内湖南安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此外,湖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入驻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园的服务能力。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园打造了完善的产业生态,包括公共检测平台、大动物实验平台和受托生产平台等专业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该产业园总经理宋子萱表示,产业园将努力打造立足湖南、辐射全国的医疗器械创新高地,为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民健康服务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