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在行走中感悟英烈精神

  •   茶陵县舲舫乡中心小学师生徒步17公里缅怀革命先烈    蒋军生/摄   茶陵县舲舫乡中心小学师生徒步17公里缅怀革命先烈 蒋军生/摄

      春风送暖,湖南大地掀起一股“红色徒步”热潮。近期,岳阳、茶陵等地创新开展青少年徒步祭扫烈士陵园活动,通过“行走的国防教育”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脚步中传承。

      在岳阳烈士陵园,664名中小学生完成了一场特殊的“精神洗礼”。3月25日清晨,在张超民兵先锋连的带领下,孩子们身着整齐班服,佩戴鲜艳红领巾,开始了11公里的徒步征程。六年级学生陈若萱边走边说:“虽然路程远,但想到先烈们走过的路,我们这点辛苦不算什么。”队伍穿过城区巷道,跨过北港河桥,嘹亮的《少先队队歌》不时在行进队伍中响起。

      抵达烈士陵园后,庄严肃穆的氛围让喧闹的队伍瞬间安静下来。在烈士纪念碑前,孩子们神情庄重地完成献花、默哀、宣誓等仪式。“张超烈士在战机失控的4.4秒里,选择挽救战机放弃跳伞,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让我震撼。”郭兴小学五年级学生邓锦蓉的发言让在场师生动容。岳阳楼区人武部政工科朱林表示:“这种沉浸式教育比课堂说教更触动心灵,后续我们还将开展系列国防教育活动。”

      百公里外的岳阳县二中,900余名学子用同样特殊的方式致敬英烈。他们沿着新墙河红色步道徒步8公里,前往金山烈士陵园。高一学生张悦的智能手环显示,这次行走累计达1.6万步。“以前只在课本上了解英雄,今天亲手为烈士擦拭墓碑时,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永恒的青春。”在晨雾缭绕的烈士纪念碑前,学子们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在山间回荡:“强国有我,未来有我!”

      在革命老区茶陵县,一场延续八年的“信仰征途”正在上演。4月1日,舲舫中心小学师生再次踏上17公里的“徒步将军路”。行进途中,二年级几个学生脚磨出了水泡却坚持不上收容车;六年级刘腾云中暑稍作处理后立即要求归队。当队伍经过谭善和将军故居时,嘹亮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该校将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校长谭芳裕说:“我们不仅要记住116位烈士的名字,更要传承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八年来,这项活动见证了孩子们从“走不动”到“主动搀扶同伴”的成长蜕变,已形成了一项持续传承红色基因的品牌课程。

      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通过“走、看、听、做”的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当春风吹过三湘四水,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正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钟楚云综合周楠、蒋军生、黎宇来稿)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