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跨越十五载,替战友尽孝的深情守望

      特约记者 李亮亮 通讯员 周后明 孙 洁

      除草、上香、祭拜……清明节前夕,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祥埠村,瞿玉华、付志军、付艳龙、黄启平等同年入伍的老兵,如期来到曾光烈士父亲的坟前,代替曾光进行祭扫。这已经是他们代曾光烈士为其父母尽孝的第15个年头,也是曾光父亲离世后的首个清明节。一同前来的,还有洞口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竹市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人员。

      时光回溯到2009年11月17日,合肥市被暴雪笼罩。合六高速公路蜀山收费站积雪厚达20厘米,百余台车辆被困,千余名群众滞留在此。危急关头,原安徽某预备役师工兵营营长曾光,带领官兵奔赴一线除冰。为保障铲车作业安全,他毫不犹豫地站到铲车观察台上指挥。突然,铲车剧烈抖动,正在指挥的曾光不幸跌落受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5岁。这位1974年出生于洞口县竹市镇的农家子弟,1990年投身军营,先后经历副连长、连长等岗位的磨砺,两次荣立三等功。在抗洪救灾、森林灭火的现场,总能看到他冲锋在前的身影。2010年,曾光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曾光的牺牲,让原本完整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曾光是家中独子,父母年事已高,儿子那时仅9岁。得知噩耗,曾光牺牲后,瞿玉华、肖易云、曾建军、姜远军、许魁生、许名立等13名战友共同商定:替曾光照顾好他的父母和妻儿。十五载岁月流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深厚的战友情谊。

      烈士走后的第一个春节,瞿玉华、肖易云、曾建军等人便相约来到祥埠村,陪曾光的父母过年。一迈进家门,他们就像曾光回家一样,亲切地喊着“爸、妈”,让原本冷清的家瞬间充满了温度。2023年,曾父迎来八十大寿,战友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贺寿。寿宴上,老人眼眶泛红,感慨地说:“这些孩子,比亲儿子还亲呐!”2024年,曾父瘫痪在床,身处外地的“儿子们”长途跋涉前来探望;在洞口工作的战友,更是时常陪伴在老人身旁,陪他聊天、晒太阳,让老人的晚年不再孤寂。今年正月,82岁的曾父与世长辞,13位“儿子”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81岁的曾母向阳菊老人紧紧攥着烈士勋章,泪眼婆娑地念叨:“光伢子,你的兄弟们都成了你的模样……”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在部队和党组织的关怀下,烈士遗孀杨程与儿子曾芳远被妥善安置在合肥。战友们又化身家人,陪伴他们走出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些年,我们一直被浓浓的战友情包围着,这份大爱给了我们小家无尽的力量。”杨程满怀感激地说道。从最初替英雄尽孝,到悉心赡养烈士双亲,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已然化作了精神的血脉,在岁月中延续。

      墓前香烟袅袅升腾,两代人的守望,见证着超越生死的战友情。远处,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永恒的约定:一次战友,一生兄弟,真情永续,大爱无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