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自主创新,每年至少研发3个新产品|“让机器人站C位”专栏

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扎根大健康领域,开发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等多个新品类

  •   工作人员正在对“湘江1号”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进行调试。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迪 摄   工作人员正在对“湘江1号”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进行调试。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迪 摄
  •   扫码看辣视频 机器人正加速融入各行各业   扫码看辣视频 机器人正加速融入各行各业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琼萍

      当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正加速融入各行各业,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

      在长沙,有一家备受瞩目的企业——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能机器人”)。它起源于国防科技大学,拥有国内最早投身健康服务机器人研发的专业团队。近年来,该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接连推出“超能小康”“超能小虎”“湘江1号”等多款爆款机器人产品,快速打响品牌知名度,不仅在健康机器人领域稳居前列,还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实地感受其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开发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新品类

      19日,记者来到超能机器人公司,在展厅深处,一款名为“湘江1号”的健康陪护人形机器人映入眼帘。它通体雪白,圆形显示屏构成灵动的“面庞”,有一对俏皮的白色“耳朵”,机械手臂虽与人类相似,却有着更多灵活关节,科技感与未来感扑面而来。

      “湘江湘江,把水递给我。”指令刚下达,“湘江1号”迅速响应,精准地向钢琴上的瓶装水伸出手臂,稳稳抓取后,递到一旁的工作人员手中。

      今年年初,超能机器人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湘江1号”。据介绍,“湘江1号”肩负着“助医、助行、助兴、助力、助餐、助便、助浴”等全方位健康陪护重任。“助医”方面,它能提供体征检测与问诊服务,还能实施按摩理疗及康复训练;“助行”方面,可辅助用户起身、翻身或移动;“助兴”方面,则可以表演舞蹈、弹奏钢琴等,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趣味。助力、助餐、助便、助浴等功能则主要为行动不便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打造这款高阶人形机器人,技术攻关难度大,目前还在紧张的调试阶段。在研发过程中,我们融合了多模态环境感知技术和计算等,使其能够精准捕捉周围环境信息;同时,引入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强化学习方法,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对机器人进行训练。”超能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肖湘江介绍,“湘江1号”在攻克人形机器人通用技术的基础上,还突破了人形机器人“专用化、轻量化、国产化”三大技术。

      在通用技术上,与湘江实验室携手,基于多模态AI预训练模型,成功实现人形机器人肢体三维精准定位与控制;专用化技术方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深度合作,融入医疗健康垂类大模型,精准满足健康陪护需求;轻量化技术则与金博股份合作,采用特种新材料,降低人形机器人自重并提升其灵活性与续航能力;国产化技术上,与麒麟信安合作,基于国产操作系统,整合国产芯片等,实现全方位自主可控。

      健康机器人应用于医院、学校等场景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顺应市场需求,超能机器人的产品功能也愈加多元。

      面向国民大健康领域,超能机器人目前已研发婴儿看护机器人、儿童晨检机器人、青少年体检机器人、中老年健康陪伴机器人等20多款系列产品,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及解决方案。

      其中,健康陪伴机器人“超能小康”,是一款集健康检测、视频问诊、远程监控、娱乐陪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目前已升级到第四代,技术成熟已实现量产。该产品已通过二类医疗检测器械认证,在全球300多个城市的家庭、养老机构、药店诊所、机关企业等多种场景得到广泛应用。而儿童晨检机器人“超能小虎”已应用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用户超过100万人。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智能机器人不仅适用于医院、酒店、药店等生活场景,还拓展至安防、巡检与协同作业等工业场景。

      “技术创新是根本,我们在健康领域每年投入研发费用1000多万元,每年至少研发3个新产品,每个产品几乎每半年就要迭代一次。”肖湘江表示,未来,在硬件产品方面,公司致力于推动机器人朝着通用化、拟人化方向发展,最终让机器人如同贴心的私人助理一般走进千家万户;在系统层面,将基于虚实结合的异构机器人集群操作系统,驱动管理成千上万的智能机器人,服务千厂万企。

      记者手记

      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近两年来,智能机器人产业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通道,宛如竹林深处默默蛰伏、积蓄能量多年的春笋,一朝破土,以势不可挡之势,向世人展现出其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这一迅猛发展的态势,既是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的必然走向,更是国家战略引领、政策扶持、资本助力以及企业自身奋进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的成果。

      国家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劲东风。以刚刚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为例,来自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企业家代表参会,这一细节深刻彰显出国家层面对于高“科技浓度”产业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望。

      当下,以超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人企业,正屹立于时代的风口。在国家重视、政策支持、资本青睐的优渥环境中,它们正扎根于技术创新的土壤,持续筑牢技术根基,以更加成熟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向上生长,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深度赋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