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出发,向着身处困境的人们

——桂阳县退役军人史纯华小记

      
      通讯员   胡书铭

      近日,湖南省桂阳县桥市乡的肖佑之老人家门前来了一群熟悉的身影,来者正是桂阳县蓉城史纯华好人工作室的志愿者们,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便是史纯华。每逢重要节日史纯华都会过来看望老人,9年来从未间断过。

      “老爷子,上次给你的治腿痛的药效果怎么样?”“效果不错,我现在腿不怎么痛了。”在肖佑之老人家中,史纯华与肖佑之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像挚友一样说着家长里短,格外亲切。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史纯华感到十分欣慰:“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温暖更多像肖佑之老人一样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

      史纯华之所以会走上公益事业这条路,与他的从军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1994年12月,年满18岁的史纯华如愿成为了一名坦克兵。刚到新兵连,面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学历不高的史纯华显得力不从心。尽管他每天加班学习,但效果却不理想。正当他犯愁时,连队指导员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经常给他“开小灶”,帮他辅导至深夜。在指导员的耐心辅导下,史纯华凭借超强的吃苦精神和拼搏干劲,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全部掌握了相关知识。他因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精湛,下连队三个月后被任命为坦克车长。由于成绩突出,他也在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同批战友中第一个入党的士兵。

      这段经历深深触动了史纯华,使他坚定了做一名“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的好战士”的人生信仰。在部队,他主动帮助战友解决训练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退役后,他也时刻践行着埋在心底的承诺。

      帮助江友村村民找到失散20年的女儿、救助3岁先天性耳朵失聪小女孩邓芷瑞、为被大火烧伤的3岁小女孩成丽娜筹款、为孤儿李文强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在史纯华好人工作室里,他给记者一一介绍了墙上挂着的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就是被他的善举所感动而加入志愿者服务队的。”说起史纯华,志愿者侯晓凌赞不绝口。据悉,在史纯华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蓉城史纯华好人工作室共有志愿者600余人,爱的量还在不断壮大。

      “很多困难群众在得到救助之后,会给我送些土特产过来以表感谢,这都被我婉言谢绝,对我来说,他们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15年来,受史纯华长期关爱的孤儿就有11名,他共帮助22名残疾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和提供体外机升级资助,得到他帮助的老人、残疾儿童、贫困群众不计其数。

      在桂阳县蓉城史纯华好人工作室正门右侧墙上,挂着10位历年来被评为“中国好人”的桂阳籍模范人物及其事迹,2016年被评为“中国好人”的史纯华便在其中。在他照片底下的简介中写着这样一句话,“2012年开始发起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活动,前后奔走近三十万里,寻找核实桂阳境内30多位抗战老兵,并为每一个抗战老兵争取到600—1500元不等的爱心慈善救助。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活动在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从“放牛娃”到坦克兵,从道德模范到中国好人,无论身份如何转变,史纯华始终向着身处困境的人出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为民服务的誓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