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乔桥
在开始今天的演讲之前,我想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满是恐惧之时,身边恰好出现了一位军人,那一刻,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倘若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紧接着,我还有第二个问题:“为了这份自然涌上心头的安全感,你又付出过什么呢?”
深思之后,我们或许会意识到,这份安全感,实则无需我们任何物质的回馈,这便是国防——于无声处,于你未曾留意之时,默默守护,让你得以悠然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国防,看似简单而遥远,实则复杂而亲近,它如影随形,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地为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
这绝非夸大其词,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在巴以冲突的残酷战火中,有西方记者采访巴勒斯坦的孩子们,询问他们:“你的愿望是什么?”孩子的回答令人无比心疼:“活着长大。”对于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而言,“活着长大”就如同日出日落般理所当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那些身处战火纷飞中的孩子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最大奢望。
由此,我又联想到另一件事。有一次,我和一位在非洲从事外贸工作的同学聊天。他告诉我,在利比亚的一天,一个黑人小孩突然跑到他面前,仰着稚嫩的脸庞问道:“叔叔,你是中国人吗?可以带我去中国吗?”同学十分诧异,赶忙询问孩子为什么想去中国。孩子的回答简洁而干脆:“中国很安全!”同学便耐心地告诉那个孩子:“你们国家也有自己的军队呀,他们会保护你的。”可小孩子却毫不犹豫地回应:“I don't trust them.我不相信他们。”
有人曾做过统计,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仅有短短227年是处于和平状态的,战争,其实才是世界历史的常态。如此看来,战争并非是遥不可及的遥远传说。回过头再看看我们如今生活的这个和平国度,这份和平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是一心为民的国防,这与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我国国防的庞大体系之中,人民的地位至高无上,人民的分量无比沉重。
中印边界冲突时,戍边战士誓死捍卫疆土,他们高呼:“我们人数虽少,但拼死也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身后是中国!我们身后是亲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着:祖国山河,寸土不让!
然而,当下我们身边出现的一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比如,在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部分主播严重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竟将“九一八”事变的日期谐音为“就要发”,把国难日当作调侃取乐的对象;还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样庄严肃穆的地方嬉笑打闹,甚至穿着和服摆拍……看到这些行为,我们不禁要大声质问:你们的良知何在?你们对得起那些无辜逝去的灵魂吗?对得起那些为我们英勇献身的先烈吗?对得起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我们享受国防带来的安全感的今天,更应怀揣梦想,以铁肩担道义,勇敢探索中华民族的未来之路。因为国防,就蕴含在我们挥汗如雨、提升自我的努力之中;就体现在我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拼搏之中;就展现在我们宣传国防、支持国防的实际行动之中;就体现在我们对军人致以崇高敬意和温暖微笑的瞬间。
因为在乎,所以成全。时代昂扬向上的曲线,应当成为中国青年的生命轨迹。只有与国防共同成长,才能让国防事业绽放出最为绚烂的花朵。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