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为烈士站岗,这是光荣的事业”

      ——退役军人蒙安保小记

      通讯员 刘德安

      是日,天刚蒙蒙亮,在广西崇左市龙州烈士陵园,一位老人右肩扛着一把竹扫把,左手拎着一个小塑料桶,缓慢地向陵园深处的烈士墓区走去。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墓区,这个身影穿梭其间,走走停停。他一会儿拿出抹布轻轻擦拭墓碑,一会儿捡拾落叶、清理杂草,待墓区干净整洁后,又把陵园里里外外打扫一遍……这位老人就是龙州烈士陵园主任、退役军人蒙安保。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蒙安保最忙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亲属和老兵们,都陆续来到这个位于边境的烈士陵园祭扫烈士。“我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要按照部队内务标准,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让烈士陵园保持干干净净,让每一位前来祭扫的老兵和烈属知道,咱们的英雄有我们一直在陪伴和守护。”蒙安保说。

      1964年9月出生于广西龙州县响水镇的蒙安保,18岁应征入伍,服役于海军某部。服役期间,他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98年,服役16年的蒙安保转业。2007年3月,他来到烈士陵园工作,一干就是17年。

      “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分4个区,安葬着在边境作战中牺牲的2300多位烈士……”在烈士墓区,蒙安保边走边向笔者介绍,还不时弯腰捡拾起地上的黄叶。“龙州烈士陵园是广西边境最大的烈士陵园,其中广西籍烈士440名、广东籍烈士413名、湖南籍烈士332名……一等功臣76名,二等功臣258名,三等功臣1021名……其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仅有17岁。”蒙安保介绍起陵园的情况。他熟记每一位烈士的名字和碑冢所在位置,哪位烈士曾有亲人来祭扫,他几乎都能记得。第一次来到陵园的烈属、老兵,蒙安保总能第一时间带他们找到烈士墓。

      “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李定申烈士安葬在1区7排10号,是广西临桂县人,1977年入伍,1979年在边境作战中壮烈牺牲,终年23岁。”10余年穿行于碑林间,蒙安保把烈士陵园当成家,用心用情守护着陵园里的英灵,大多数烈士的生平都印在蒙安保的心中。“革命烈士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一名老兵,我守着他们,陪他们说说话,让英魂不孤单。”蒙安保说。

      2010年,龙州烈士陵园筹建陈列馆,需要收集烈士遗物陈列布展。蒙安保积极发函联系各地民政部门收集遗物。“由于各方面原因,有些烈士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有的烈属怕睹物思人,已将遗物烧毁,给遗物收集工作带来困难。”千方百计收集烈士遗物,成为蒙安保在那一时期的工作常态。

      “革命烈士英勇献身、为国捐躯,我们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革命烈士的故事,传承烈士的精神。”经过蒙安保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陈列馆最终于2016年9月30日正式开馆,烈士陵园成为集烈士褒扬、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从此,蒙安保充当起讲解员,每当有烈属、游客或是青少年来参观时,蒙安保都会为大家讲解烈士生平事迹,引导大家缅怀英烈、尊崇英烈、学习英烈,厚植爱国情怀。

      多年来,蒙安保担负着烈士陵园维护管理的重担,无怨无悔地为长眠在这里的英雄“站岗”,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先后荣获崇左市“最美拥军人物”、龙州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如今,步入花甲之年的蒙安保仍旧守护在这里,继续守护好这方埋有烈士忠骨的土地,守护好这份有关英烈的永恒记忆。“为烈士站岗,这是光荣的事业。”蒙安保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