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奔跑的十二年|“总书记的话记心上——我与企业共成长”专栏

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青年产业工人张石容成长为生产管理骨干,她所在的威胜控股深耕智造,成为能源计量与能效管理领域的领跑者

  • 威胜智能制造中心无铅车间主管张石容(右)在车间内忙碌。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威胜智能制造中心无铅车间主管张石容(右)在车间内忙碌。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 威胜控股12年实现“三变” 扫二维码看辣视频 威胜控股12年实现“三变” 扫二维码看辣视频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先后考察了威胜控股、山河智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企业、园区,不少企业员工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新时代新征程,这些员工和所在企业牢记嘱托,在转型升级、破浪出海的过程中闯过了激流险滩、书写着奋斗篇章。即日起,长沙晚报推出“总书记的话记心上——我与企业共成长”特别策划,记录个人与企业共成长、与时代共命运的精彩故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邬伟 胡媛媛 吴鑫矾 朱泽寰

      【难忘瞬间】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来到威胜控股有限公司,进车间、问生产、话发展。

      了解到威胜自主研发的多款电表打破国外垄断后,总书记微笑点头,问企业每年研发投入有多大,对其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你手上戴的这个手环是做什么的?”在1号厂房三楼的电装车间,习近平总书记亲切询问一名产线女工。当时23岁的张石容有些紧张,但更多是激动,“这是防静电手环,用来导出人体静电、保护精密元器件,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她清晰回答。

      考察中,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一如12年前的那个秋天,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威胜科技园内,秋意染红树梢,积蕴向上生长的力量。

      作为威胜智能制造中心无铅车间主管,张石容每天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调度生产、巡查工艺、检点产品……穿行于车间内,手机记录的日步行数常超过1.5万步。

      12年的光阴带来了什么?

      “从前几十上百人协作才能完成一道工序,现在你看,智能产线精准高效,机器人‘工友’干活又快又好。”从曾经的工位旁走过,张石容眼中有光亮在闪动。而不远处展墙上,非洲的坦桑尼亚、北美的墨西哥、欧洲的匈牙利,一处处海外工厂落子留印,汇集成“威胜在世界”的醒目长图。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威胜将抓住机遇、不断创新融入奋楫向前的每一天。而从一线产业工人到生产管理骨干,张石容同样感慨“这些年一直在奔跑”。

      不变的,是那只曾被总书记问及的蓝色防静电手环,时刻放在她的工作服口袋内,色彩鲜亮如故。每每触及,一股暖流和前行的动力油然而生。

      “智”闯新路

      从威胜1号厂房拾级而上,昔日处处是人影机声的三楼生产车间,如今经过数字化“爆改”,一跃成为企业的智能制造生产中心。

      AGV小车精准传料,一条条智能生产线马力全开。芯片自动烧录、SMT、自动插件、自动FCT等20余项工艺有序运行,平均每5.5秒下线一只电表。

      “从前一个班组40人同时作业,一个月也赶不上现在一天的产量。”张石容感慨。

      12年前,张石容是电装车间的一名年轻插件工,当年一块电表主板上近百个元器件,都由人工插入并焊接。

      “现在,生产流程中仍需要‘插件后焊’环节,但场景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张石容笑着扬起手环,“如今它已经告别不少生产环节。”

      一字排开的智能插件机是最好的印证。机械手上下移动,迅捷抓起黄、棕、蓝等各色元器件,一眨眼工夫就能完成多件多板装插,整条生产线只需1名工人操作电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威胜正处于‘第三个发展规划期’。”威胜集团总裁徐虎记忆犹新,“总书记叮嘱我们抓住机遇,公司呼应产业变革的需求,当年便出台智能制造计划,其后产线数字化升级全面展开。”

      从引进行业首屈一指的生产设备到探索先进物流管理,驰而不息推进数智转型,今年9月威胜成功入选 “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

      在时代洪流中抓住机遇、自我突破的,还有张石容和她的工友们。

      “不能只守好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哪怕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有全局全链意识。”公司持续开展的头脑风暴和改革实践,让张石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怎么干?唯有勤学苦练。

      她一面刻苦练习插装技艺,一面到处拜师:下班后、周末时间,总是“缠”着其他生产环节的老师傅问个不停,掌握多项技能后,在威胜的比武中一举拿下“焊接组装与检验”双料冠军。

      “绝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掉队。”面对产线的智能升级,当时仅中专学历的张石容拿出不服输的劲头:将工程师的教学拍成视频,经常琢磨学习到深夜,随身携带的操作手册翻到毛边卷角,硬是用最短时间掌握了智能制造“新语言”。

      回望这些年与企业一同奔跑,张石容不假思索地说:“忙并幸福着!”

      威胜为员工量身定制了集技能培养、生活关怀、困难帮扶在内的成长体系,从开设技能提升班到推出健康沙龙、亲子活动,企业温暖融入细节。这些年,学有所成的张石容一步一个脚印,从产线工人到质检员再到车间主管,这期间,她还成为3个孩子的母亲,并在公司不远处买房安了家。

      晒出手中的“幸福三件套”,张石容满是笑容:一本自考本科毕业证,网络安全管理员、电子设备装调工等技能证书,还有手机里一家人的“比心”合影。

      “首创”尖兵

      每日8时不到,张石容的身影便出现在无铅车间。清点生产物料、确定排产计划、检查设施运转,这些环节虽已驾轻就熟,但她干得格外仔细,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写划划。

      “记录的都是创新灵感,有些建议还被采用。”张石容轻声说。翻开纸页,从“覆膜机两只喷胶头出现轻微差距,建议加装垫片”,到“将生产流程中的产品铅封环节提前,有利于提高产能”,她将生产中的仔细观察,变成促产增效的务实提议,字里行间溢满赤诚。

      “将创新融入血脉,已成为威胜人的共识。”张石容如数家珍:公司成立创新创业基金,常态化举办“金点子”大赛,全员创新势如潮涌。

      电,能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致力成为全球能源计量与能效管理专家的威胜,矢志“追光”而行。

      “总书记考察威胜时,特别问到研发投入。”徐虎说,这个数字已从当年占销售额的6%提升到目前的近9%,如今企业获得的有效专利已超2000项。

      高投入、强创新,带来“威胜首创”的加速问世。国内第一台支持标准电能质量功能的高精度电表、第一台电碳融合计量表……历数自己参与生产的“第一”,张石容难抑激动。

      总书记当年关注的“关口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威胜相继推出全国首台0.2S级电表、0.1S级电表,并实现自主可控的全国产化。可别小看这“0.1S级”精度的提升,在发电量巨大的发电站,其往往能减少上亿元的耗电损失。

      “研值”爆表!去年威胜推出的电碳融合计量表,能同步为企业提供“用电账单”和“碳排放账单”,精准指导绿色生产,再次填补国内空白。

      产品创新不断、产业革新不止。

      如今,威胜战略布局已由电力计量裂变为智能配用电、能源物联网、智慧城市、国际业务等多个板块。通过推出“产品+系统集成+数据服务”一系列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实现从“售产品”到“卖方案”;抢抓“万物互联”风口,其成为行业少数同时具备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设备及系统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成长背后,是无数的爬坡过坎、闯关夺隘。

      “无经验可循,就走访客户了解需求,查阅中外文献近千篇;设计不到位,推翻重来,仅方案评审就反复了30余次。”攻克中低压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经历,让威胜信息研发负责人肖林松至今唏嘘不已。历时两年,基于电力物联网构架的轻量级边缘计算平台,终于在威胜实现技术突破和批量应用。

      为何这么拼?记者在威胜研发楼内朝着肖林松所指方向望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破浪出海

      望向加速运转的生产线,张石容眼中满是骄傲。

      她所在的无铅车间,主要生产交付欧盟地区的无铅智能电表。“为培养国际视野,我们经常组织集体学习,了解欧盟国家对同类产品的要求,精研工艺。”张石容说,正是这份努力,让小小电表成为讲好“山海故事”的载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要求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

      立足湖南“一带一部”优势,加速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威胜成立专班,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策与市场需求,量身制定出海方案;与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合作突破欧美高端市场;争取世界银行资金支持开拓新兴领域……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企业。“12年前,威胜海外营收占比不足5%;如今这一数字已达30%,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胜国际总裁吕新伟介绍。

      走出去,不仅是地理概念的远行,更要以“本土化”定制服务走进客户内心。

      美洲部分地区冬季多暴雪,威胜为其研发圆形电表,设备减少积雪压力,极端天气也能计量精准;在孟加拉国,农户用水井抽水浇田,如何计量、怎么收费,当地政府棘手已久,威胜为灌溉井搭泵房,配设通讯模块、计量设施、光伏面板,打造的农田灌溉智能计量系统,实现按水泵运转耗电收费,破解难题的同时助农增产。

      奔向大海、拥抱大海,才有机会成为“大海”。

      去年7月,匈牙利智能电表工厂开业;今年4月,PT WILLFAR印尼工厂投入运营……通过设立海外工厂和海外办事处,威胜已形成以长沙总部为核心,辐射亚洲、美洲、非洲、欧洲等区域的全球化布局。

      “今后,我们的海外营收占比要达到50%。”吕新伟信心满怀。

      傍晚,巡检完毕的张石容回到工位,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欧洲一家客户的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她轻点鼠标,生成一份能效分析报告——这一刻,湖南长沙的智慧光芒与地球另一端的城市灯光,通过威胜技术紧紧相连。

      而始终陪伴她的那只防静电手环,一抹澄净的蓝色,仿佛正演进成一片奔腾的产业“蓝海”。

      【对话】

      问:在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中,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石容:和威胜一起成长的这些年,我深感只有和时代同频共振,企业和个体的奋斗才更有生命力。这些年国家倡导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公司研发智能电表、创新能源解决方案,我跟着学自动化设备操作、学能耗管理。正因为踏准了节拍、呼应了需求,企业的转型才卓有成效,我个人也得以不断进步。

      问:对于未来,你有哪些期许?

      张石容:我有两个“盼头”。对个人来说,希望将“做精做专”这条路走到底。虽然我熟悉不少流程工序,但对于AI作业检测等还需用心学习,另外也希望拓宽自己的视野格局,在管理好无铅车间之余,了解更多的新赛道新领域,这样才能将本职工作干得更好。

      对公司,则希望它越飞越“高”、越走越“远”。高,是期望它的产业智能化、研发创新度不断上台阶,早日建成“灯塔工厂”;远,是希望咱们的海外工厂再多些,把产品和服务带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让中国品牌扎根全球。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