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全域推进新时代 国防教育创新实践

      郑思雨

      近年来,湖南省津市市始终坚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国防教育作为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全民素质的战略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坚持立足本地实际,通过高位统筹、全域联动、特色创新,积极探索构建“党委统揽、军地协同、社会参与、全民覆盖”的国防教育新格局,切实增强了全社会的国防观念,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拥军热情。

      教育系统发挥主阵地作用,夯实国防实践根基

      规范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磨炼。全市23所学校规范开设国防教育课,其中4所学校开展为期7天的“沉浸式+”集中军训。军训内容丰富多样,融入徒步拉练、战场救护、消防演练、军歌文化等课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行为养成与意志磨练,提升国防素养。

      创新思政课程,实现潜移默化。各中小学校结合红色故事、革命伟人英雄事迹等内容,精心打造“国防音乐思政课”,并将其融入全市中小学“晨诵午唱暮思”常规活动,实现国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推广国旗护卫队建设,培育学生国防意识。大力推广规范“学生国旗护卫队”建设,使庄严的升旗仪式成为“行走的国防课堂”,让学生在参与护卫国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国旗的庄严与神圣,让国防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科技赋能盘活基地资源,构筑爱国精神传承高地

      挖掘历史资源,打造沉浸课堂。依托津市革命老区背景,深度挖掘和利用津市革命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全市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宣传阵地作用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沉浸式”历史课堂,让学生和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联动红色资源,构建教育矩阵。联动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朱务善陈列馆等红色场所,构建“工业+红色”教育矩阵。2024年,该教育矩阵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平台。

      激活工业遗产,创新教育模式。津市工业博物馆作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科技激活工业遗产,构建了“以百年工业遗存为骨架、红色精神为血脉、数字技术为媒介”的国防教育新模式。该博物馆成为周边地区弘扬革命传统、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窗口,为同类基地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融合范例。

      深耕基层打通教育“末梢”,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全覆盖

      开展“七进”活动,实现全域覆盖。津市坚持立足基层实际,通过“七进”活动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全域覆盖。在兰津广场等地标打造国防教育微阵地,运用文艺展演、AR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市民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活动。针对青少年开展“军地携手进校园”活动,将《国防教育法》宣讲融入军事实践,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法律观念。组建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朱德文为首的老兵宣讲团,以“庭院课堂”形式在社区、田间讲述国防故事,让国防教育贴近群众生活。同时,推动国防教育与禁毒宣传、安全科普等社会治理工作有机融合,形成国防教育的强大合力。

      推动数字化转型,拓展教育渠道。当前,津市正加快国防教育由线下向数字化转型,开发线上教育平台,构建“实体+虚拟”教育全方位覆盖体系,让国防教育在基层焕发新时代活力,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国防教育。

      津市以教育系统为主阵地、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基层深耕为抓手,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国防教育体系。未来,津市将持续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拓展传播渠道、提升教育质效,让爱国强军意识扎根于每位市民心中,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贡献更多“津市经验”。(作者单位系中共湖南省津市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