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是陈云同志的鲜明特点。陈云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一充满唯物辩证法的“十五字诀”,善于从战略上思考问题,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提出的缘由:“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主客观原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事情。但革命工作者一定要尽量少出现错误,尤其不能出现方向性、颠覆性的错误。“怎样才能少犯错误?”这是陈云在革命实践中反复思考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此,在延安时期,他同毛泽东同志三次谈这个问题。
1947年2月7日,陈云在《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一文中对此回忆道:“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他要我学点哲学。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还是对我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他以张国焘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第三次毛主席同我谈这个问题,他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
找到了问题根源,还要进一步回答如何“提高思想方法”的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摆脱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要全面看问题,做到实事求是。陈云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所以犯错误,也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片面的情况不是真正的实际,也就是说,它并不合乎实际。”如何克服片面性?陈云《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一文提出了“交换、比较、反复”的六字诀。1990年在同浙江省党政军负责同志谈话中,陈云完整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坚持唯物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怎么对待上级?怎样对待书本?陈云作出了与教条主义者截然不同的回答,即唯物主义的科学回答: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陈云一生始终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一生都始终倡导和践行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具体来说,“不唯上”反对的是机械地照抄照搬上级指示,搞所谓上下一般粗。“不唯上”要求在深刻理解上级决议指示精神的基础上,注重结合本单位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唯书”,是不能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要真正把握好书中理论的精神实质,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只唯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说到底,“唯上”和“唯书”都是搞形式主义,是当前我们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重点整治的突出问题。
坚持辩证法:“交换、比较、反复”
陈云所强调的唯物论,不是机械的唯物论,而是辩证的唯物论。如何在认识中贯彻好辩证法呢?陈云在思考“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时,通过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反思自己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还通过读毛泽东的著作中得到启发,创造性提出了“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法。
“交换、比较、反复”是有顺序之别的。其中,“交换”是第一位的,“是带头的”。“所谓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交换的目的在于能使自己对事物认识得更加完整。”而对于正反两方面意见的交换,陈云特别看重相反的意见。陈云指出,“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相反的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不足”。
排第二位的,是“比较”。“交换”是为了更全面地把握事物,“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为此,要善于对上下左右进行比较。陈云以毛泽东同志如何得出“持久战”的科学结论为例,说明了“比较”在获得正确认识中的重要作用。陈云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战役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这就说明,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有在多方对比中,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就是要做到“反复”。“反复”不同于“交换”“比较”,因为“交换”“比较”都是一种认识的过程,“反复”则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反复,首先要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使认识更正确。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总之,判断,行动,再认识,修正之,这样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陈云在这段话中,深刻揭示了“反复”之于“认识”、之于“不犯大的错误”的重要性。很显然,陈云这段论述,源自毛泽东同志《实践论》中关于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概括。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陈云正是在与毛泽东同志探讨“怎样才能少犯错误”的过程中,在通过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过程中,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正确的认识离不开反复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升认识能力。
此外,陈云还从领导方法的角度,对“反复”作了阐释。他指出:“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继续修正。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样一来,陈云就把“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科学的领导方法”有机统一起来了。这也说明,科学的领导方法,要以正确的思想方法作基础和依据。
还应该指出,陈云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出“十五字诀”,而是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其中的内在逻辑。他指出,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十五字诀”,是陈云学哲学用哲学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丰富内涵的具体呈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十五字诀”的核心要义,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本文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2024年度教研咨一体化创新工程高质量课程开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024JX010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