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明 蒋 艳 肖 腾
“为英雄立传,为烈士立言!只要我身体撑得住,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湖南省益阳军分区机关党支部举办“学习强军思想,争当雷锋传人”主题党日活动,特别邀请2024“感动湖南”年度十佳人物、马迹塘战史陈列馆馆长刘炳贤走进军营,为全体官兵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党课。
跋涉十万公里,著成一部战史
党课上,刘炳贤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与马迹塘战役的渊源。战役就发生在他家门口,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亲历者。战斗中,爷爷在家为解放军烧水做饭,全力保障后勤;父亲则主动为解放军带路,深入战场前沿。暴露时,某连长的通讯员为了掩护刘炳贤的父亲,不幸英勇牺牲。任务完成后,连长将通讯员身上的仅剩的半袋干粮送给刘炳贤的父亲,嘱咐他给孩子和老人充饥。
这份恩情,刘炳贤一家铭记至今。正是在这种崇军拥军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刘炳贤从小立志从军报国,在军营里一扎根就是二十余载。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长河里,马迹塘战役由于种种原因,留下的记录少之又少。随着岁月流逝,村里熟知战役历史的老人也越来越少。再过几年,那段珍贵的历史是否会被彻底遗忘?刘炳贤决心把英雄的故事传播出去。
讲好一场发生在数十年前的战役并非易事。“如果我不做,恐怕就没人能了解那场战役中的一些细微情节和背后故事。”2011年退休后,他自掏腰包近5万元,踏遍吉林、北京、福建、云南、广州、江西等地,行程近10万公里,先后寻访了近百名当年参战官兵及其后人,历经3年时间,反复修订10多稿。终于,在2014年,一部40万字、包含68个战役故事的《血战马迹塘》正式出版,填补了部分地方党史资料的空白。
捐出自家老屋,建成一座展馆
在刘炳贤看来,传承红色文化,仅有书籍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实体空间来承载历史、展现记忆。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他陆续收集到了不少珍贵资料,如当时的照片、战斗中的实物、烈士的遗物等。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建一座展馆,将这些宝贵的物品集中展示出来,让后人能够通过实物与历史对话,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
2018年,刘炳贤不仅自筹资金,还毅然捐出了自家的7间房屋,建成了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十年来,他持续不懈地奔走呼吁,在他的努力推动下,益阳军地积极联动,共同深入挖掘英雄战史。他们修缮了烈士塔、烈士墓、战斗遗址纪念碑园等设施,新建了无名烈士墓,让马迹塘战役中牺牲先烈们的英勇事迹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党课中,刘炳贤娓娓道来自己投身这份事业的点点滴滴。他语重心长地说:“大家都在说学雷锋,到底怎么学?就是要心怀信仰,努力去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在刘炳贤的不懈努力下,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先后被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近三年来,已有5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其中包括参战官兵及后代、烈士亲属近500人次。直至今日,刘炳贤依然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努力为那些牺牲的无名烈士寻找身份,帮助他们找到在世的亲人。
传承红色基因,诠释一生信仰
刘炳贤走到哪,就把红色故事讲到哪。这些年,他不但在陈列馆讲,还应邀到地方有关部门、单位宣讲。
“我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做这件事,靠的是一种信仰的力量。我信仰中国共产党,信仰中国人民解放军。”刘炳贤坚定地表示,“这段光辉历史,我们这代人有责任去挖掘、完善、弘扬、传承。把这件事做好,是我作为一个老党员、退役老兵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炳贤的铿锵发言,激起了益阳军分区官兵的热烈掌声。随后,军分区机关各党小组召开会议,围绕学习雷锋精神展开深入讨论。官兵们纷纷感慨,刘馆长的事迹让他们对身上军装所承载的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马迹塘的先烈已经牺牲了数十年,老百姓仍然记得他们、怀念他们。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工作,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刘炳贤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我将努力从他身上学习传承红色历史的初心使命、锲而不舍永向前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位军官如是说。
据了解,邀请“感动湖南”年度十佳人物进军营上主题党课,是益阳军分区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接下来,益阳军分区及所辖各人武部将持续深入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国动人的担当与风采。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