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从机体外表看歼-20隐身性能

      机体表面光滑平顺

      为了隐身和超巡,五代机的机体表面通常需要尽量的光滑平顺,如采用复合材料蒙皮,减少或消除台阶、鼓包、天线、进排气开口等附属物。这一点上,歼-20做得非常出色,甚至比F-22还要好。

      F-22只有发动机舱段采用了少量金属蒙皮,其余95%的表面为BMI(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大面积整体成型蒙皮,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透波性、阻燃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歼-20也采用了大面积碳纤维增强体环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整体成型蒙皮,加工工艺极为精湛,平滑细腻,弹舱舱门等部位几乎看不到缝隙,也极少看到铆钉。机体表面的平顺整洁程度,比F-22和B-2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机头底部的光电指示系统(EOTS)整流罩外,所有辅助进/排气口、光电探测窗口、通讯天线都做到了与机体表面共型,不破坏气动和隐身的完整性。

      所有舱门、维修盖板、导电率不同的材料交接处(如雷达罩边缘,尾喷口和机身连接处)敷设了微凸起的吸波结构,边缘进行锯齿化处理,锯齿倾斜角度与主翼相同,以削弱主要威胁方向的行波或爬行波反射。

      在机翼及垂尾的前后沿和翼尖、进气口前沿等尖锐突出的强反射区域,采用吸波/透波结构的非金属复合材料。

      蒙皮涂料杀气腾腾

      而在襟副翼、垂尾和主翼的连接处敷设导电柔性蒙皮,完全包覆遮蔽缝隙,且能够保持这些活动部件表面的导电连续性。柔性蒙皮由弹性胶膜和高弹纤维复合制成,要经受住高空高速的严酷环境,还要承受各个控制面频繁偏转带来的反复伸缩,对材料的要求极高。

      柔性蒙皮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F-35的平尾上。歼-20的襟翼动作筒、前后缘襟、副翼与主翼连接部位均有柔性蒙皮覆盖,在技术和隐身效果上和F-22/F-35处于同一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和外形设计、结构优化等隐身措施相比,隐身涂料的重要性是相对最低的。根据公开资料,歼-20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隐身材料,只有美国材料的十分之一厚度,其表层是一层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物质,下方有半导体和铜片结构,通电后可以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吸收微波,且吸收的具体波段可调。这种材料可以降低任何它所覆盖物体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吸收不同频率的雷达波。而且,该隐身材料每平方米的重量仅为0.7千克,还可极大降低红外辐射波,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雷达隐身涂料。

      另外,量产型歼-20采用近似美军深幽灵灰的新型涂装,漆面哑光,减少了阳光下的反射,机徽采用了中国空军非常少见的灰色低可视度设计(之前仅在少数轰-6上短暂出现过),增强了视觉隐身效果。这让歼-20整机看上去朴实无华,却又杀气腾腾。

      (本报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