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80后退役军人成乡村振兴“领头雁”

      通讯员 周 磊

      “塘里种荷,荷下养虾,荷虾共生。”这是退役军人文滟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雨敞坪镇嵇家山村田间“莲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2017年,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承包了300多亩虾田,带领村民建立养殖合作社,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从“年年拿优秀”的排头兵,到政府部门的工作者,再到带领乡亲田间“刨金”的新农人,如今又竞选成为村干部,35岁的文滟一路走来不忘初心,迎难而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直以来,文滟深知要想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能力。服役5年,他吃苦耐劳,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身军事技能与素养,因表现优异,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军事训练标兵”“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高中生入伍,文滟深感自己不足,于是通过努力学习,在部队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农业创业期间,他深知光凭情怀乡愁是不够的,于是一边充电学习,一边开展农业技术管理实践,通过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自学取得了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学历。不仅如此,他还在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2017年,怀着对农业执着、带富乡亲的想法,他毅然辞去公职,回到家乡流转了310亩土地,开始了创业之旅。

      初期,文滟不仅要面临人员缺乏、资金有限、经验不足等问题,还要面对不少流转了土地的村民担心做不起来、拿不到租金、得不到实惠的质疑。更加雪上加霜的是,7月恰逢南方大雨,汹涌的洪水冲进了养虾基地,因没有建任何防护设施,文滟眼睁睁看着龙虾被冲走。但他并没有因暂时的挫折而心灰意冷,反而越挫越勇,更加用心学习管理和养殖技术,不停地调试饲料配方、聘请专家指导、虚心请教学习,提升水质管理……终于在不断摸索中,“莲虾共作”的种养模式成功实现了,养殖效益也越来越好,生产出的有机莲品质好、小龙虾个头大、品质优,成了抢手货。基地也先后获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岳麓区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带动周边农户就业31人,部分无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

      作为一名村干部,他秉持为人民服务理念,在进行基地建设时,主动配套完成了基地周边1500米道路硬化、2000米白改黑道路,使周边群众出入更加方便,雨天不再被泥泞所困扰。为更好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他与同事一起深入群众,不断走访,了解他们所关心关注的重难点问题,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积极投身到农业农村工作中,掌握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情况,为村民办实事,为乡村振兴建设增砖添瓦。

      当岳麓区有病例确诊,他和同事们连续一个多月加班加点不休息,在第一至九轮核酸检测工作中,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搭建疫情防控检测场地;运送医疗物资和接送做核酸检测的村民群众,维护现场秩序;在外来人员疫情咨询服务卡点岗位上,把好疫情防控排查关,严防外来输入。在负责民兵武装工作中,政治思想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出色完成上级各项工作任务,被评为2021年度长沙市“优秀民兵连长”,所在村委会也获评“优秀民兵连”集体。

      2019年,文滟带头致富、带动周边发展的经历,被雨敞坪镇党委评为“创业带富新乡贤”,岳麓团区委委任他为“麓山青年说”讲师,为广大青年传授创业致富经验,分享创业心得。在参加共青团市委的活动中,文滟先后被评为“2020年度长沙农村青年人才十佳领头雁”“2021年度长沙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莲虾养殖’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将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集中流转土地,引进种粮大户,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进一步盘活集体经济,探索合作共赢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提高乡亲们收入、带动家乡发展做出贡献!”文滟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乡村振兴并没有告一段落,他接下来的路还任重而道远。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