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向战为战,对准战场“靶心”

——衡阳警备区依托训练基地提升民兵战斗力水平纪实

  •   ▲植桩机练习  谭绪卫/摄   ▲植桩机练习 谭绪卫/摄

      通讯员 谭绪卫 刘 娴

      “通讯线路中断,请火速支援!”近日,湖南省衡阳警备区组织全区186名民兵在市民兵训练基地开展为期12天的实战演训。在实操课目演练中,笔者看到,民兵通讯分队受命出动,架天线、联设备、调频率……动作一气呵成,5分钟内恢复通讯。“贴近实战的演练才能练出真功夫!”走下训练场,来自雁峰区白沙街道民兵应急排的唐思齐直呼过瘾,“一下子找到了上战场的感觉”。

      打战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近年来,衡阳警备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依托标准化训练基地,坚持“以战领训”“以训促战”,配强“武教头”队伍、聚焦“实战化”科目,加大迎战训练内容比例,强化迎战训练考评牵引,以基地化推进实战化,树立向战为战鲜明导向,全面提升衡阳民兵队伍应急战备水平。

      打造“孵化器”

      “齐步走,准备实操!”附近居民表示,自市民兵训练基地建成以来,他时常都能听到这样嘹亮的口号声,让人倍感安全。

      警备区一名负责同志告诉笔者,去年5月,市民兵训练基地落成揭牌,除了训练场地规模扩大,设施设备也更新换代,还加入了科技含量,设有共同训练场、专业科目训练场、轻武器射击场等场地,可满足400人同时训练,不仅承担了基干民兵的训练任务,还肩负着国防教育的使命。

      “基地建成后,民兵训练变化太大了!”作为一名退役武警,教练员刘伟早在十几年前就是民兵训练的“班长”,一路走来,他见证了衡阳民兵训练的发展历程,“回想过去,每到组织民兵训练时,我们只能找临时场地。自训练基地落成以来,开放式训练也变成封闭式训练,集训效果大大提高。”

      “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训练基地体系建设,是事关备战打仗的大事。”衡阳警备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杨萌介绍,目前蒸湘区、耒阳市、常宁市已经建设了基层民兵训练基地,其他县(市、区)人武部也正积极筹备建设民兵训练基地。这批民兵训练基地的建成使用,将成为民兵队伍建设和培育战斗力的“孵化器”。

      配强“武教头”

      “我很幸运!”今年,作为一名无人机操作行家里手,徐望生在专职民兵教练员选拔中,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专业民兵教练员队伍中的首批无人机侦察教练员。

      “强将手下无弱兵。有什么样的‘教头’,就能训出什么样的兵。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打造一支政治强、素质高、技术精、教学好、作风严的‘四会’教练员队伍,组建一支‘专业+专职’民兵教练员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专职承担基地教学集训任务。”衡阳市民兵训练基地主任康健鹏介绍,基地从各县(市、区)人武部编组专业人才中遴选退役军人、民兵训练比武标兵和专业能力突出的教练员,参加衡阳市民兵“四会”教练员考核选拔,并对合格的专业人才授予“四会”教练员证书。在此基础上,警备区还组织他们进行二次考核,从中选拔出了24名专业技能突出的教练员,“聘用”他们成为专职教练员。

      据悉,目前,这支民兵教练员队伍的专业技能涵盖了汽车修理、防化救援装备操作、工程抢修抢建、地雷埋设与撤收、卫生防疫勤务保障等领域。同时,基地还特意从省军区、其他部队、友邻单位、社会行业部门抽调各专业“行家里手”开展教学集训,针对各个专业领域进行强化训练。

      “随着24名专职教练员的加入,基地的受训量相比去年至少提升了3倍。”在康健鹏看来,教练员队伍流动性和专业性问题解决后,从源头上提升了民兵训练的层次。他告诉笔者,今年衡阳市基干民兵轮训首期受训人数达到了200余人,创下民兵同时参加训练人数新高。

      聚焦“实战化”

      “相比去年,今年训练科目增加将近一倍。”来自石鼓区人武部的民兵胡训芳,曾多次参加民兵集训,今年的训练科目让他有些“没想到”。

      除了队列训练、体能、枪械操作等“老”科目,还有冲锋舟驾驶、植桩机操作、无人机侦察、综合战场救治、军事战术学习等“新”课目。这位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的老兵说:“民兵也是兵,当兵就要本领硬,这种感觉就对了。”

      老兵的心里话,折射出衡阳在民兵队伍集训上的思路转变:着眼“应急实用、打仗管用”,通过细化训练内容、升级训练方式、丰富训练科目,推动训练体系向新领域全覆盖。

      来自社区的女民兵李欢是第一次参加民兵集训。她说:“我一点也没有怯场,特别是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我各项任务都基本完成了,现在射击科目都能轻松上靶。”

      “她完成了从‘民’到‘兵’的完美蜕变”,作为李欢的教练,汤力为她的表现点赞,“对于来自社区的民兵,我们会更加侧重训练方式的教导,因为他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参训回去后,他们要将受训的技能带回去,根据当地的实情,有针对性地组织辖区民兵开展集训。”

      “我们时刻准备着!”这是笔者在采访民兵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训练基地,建成一个集‘训、保、战'为一体的教导式训练基地,不断提高民兵专业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和所有参训的民兵一样,康健鹏对训练基地也有更多期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