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兴荣 特约记者 伍致健
“自从家门口建了这所红色场馆,我们一家人经常来‘打卡’……”12月初,在湖南省永州市新落成的党史军事陈列馆内,不少群众边参观边拍照,高兴地在微信朋友圈分享。
永州是一片红色沃土,早期共产党员李达、李启汉、陈为人都是永州人,红34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就是发生在永州道县。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永州市区一直没有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党史军史的教育场所。为此,市委市政府与军分区研究决定,以承担军事历史展陈建设试点任务为契机,依托军分区机关空闲场所,采取军队主导、地方承建、军地共享的方式,建设永州党史军事陈列馆,构建新型国防教育平台。
“项目建设涉及军地,展陈内容涵盖党史军史,需要军地多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军分区政委张嘉庆介绍,军地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组成项目建设指挥部,军分区和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负责人。为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工地指导调研,加强工作调度,及时帮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困难。
“陈列馆担负着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出现错漏。”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祥红说,为确保展陈内容翔实准确,项目指挥部组织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旅广体局等部门,对全市180多处革命遗址进行全面梳理,摸清红色资源基本情况、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红色基因库”,为陈列馆建设服务。
为最大限度发挥陈列馆作用,项目指挥部围绕展陈内容、展示手段,以问卷调查、军地代表座谈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通过公开招标遴选专业团队对场馆进行规划设计,创新展陈形式,灵活运用声光电等展陈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项目建设还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军区领导多次深入永州考察调研,为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传经送宝。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军地专家组深入一线指导调研,对陈列馆建设进行现场指导帮带。
“小平台撑起大舞台,为我们开展国防教育增添了新阵地!”看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老旧场所蜕变为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陈列馆,市国教办干事王梅感慨道。
走进陈列馆,一件件红军过境永州时的珍贵文物映入眼帘。“在文物征集上,我们充分发挥军地协同优势,面向党政机关、驻军部队和社会各界征集文物,得到积极响应,一大批珍贵文物在陈列馆‘安家落户’。”市国教委副主任、军分区副司令黄萍说,市文旅广体局、市博物馆等单位将馆藏的一批珍贵革命文物提供给陈列馆展出,实现红色资源共享共用。
同时,经过几轮选拔,4名讲解员脱颖而出,转岗到陈列馆工作,用精彩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赋予文物“生命”。“每天来参观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我们几个讲解员几乎连轴转。虽然辛苦,但大家都感到很光荣、很有意义。”12月9日,100多名刚完成军事比武考核的基干民兵走下比武场、走进陈列馆,而刚刚结束讲解的讲解员盘洪卓没顾上喝口水,又投入了工作。“陈树湘不幸被俘后,趁敌人不备,忍着剧痛撕开腹部伤口,绞断肠子,壮烈牺牲……”英雄“断肠明志”的故事让这些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民兵红了眼眶,他们表示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新时代民兵尖兵。
据悉,陈列馆目前已接待观众3万多人,团队预约排到了年底。“驻地的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史军史,彰显了初心使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张嘉庆说,军分区将进一步加强军地协作,在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中盘活用好红色资源,激励广大官兵和民兵积极投身强军实践。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