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英雄
刚到部队,尿憋得鼓鼓的,就像在家一样,背包一扔,赶忙跑去找厕所,轻松之后,跑回来,班长正满天满地找呢。班长问跑哪去了,我嗫嚅着说,到厕所呢!班长说,以后外出要请假啊!也没敢再顶嘴。
班长让我把行李放到上铺上,说,你就睡这儿。我冲他点头。刚刚勉强把铺伸展开了,班长又喊:“集合!”我们赶忙连滚带爬地从床上滚下去,站成一排,还好一共八人,我中等个头,站在第五名,不算太惹眼。班长说:“稍息。讲一下。”看其他战友又紧张起来,真有些手足无措,好在班长又喊,“立正!”正好,省了一套动作,正暗自庆幸间,班长说,从今往后,你们就是一个军人了。军队有军队的纪律,凡事都要按纪律办事。军队是纪律的化身,战士和纪律是画等号的。群众看我们像不像个兵,主要是从遵守纪律的角度来观察;领导看我们是不是个好兵,首先看我们遵守纪律好不好。当兵首先要守好纪。如果你连部队的纪律都不能遵守好,就不可能当好一个兵,更当不成一个好兵,云云,说得我头上直冒汗,不知我算不算一个守纪的好兵。
接下来的生活更是琐屑而具体。放鞋子有规定;放脸盆有具体位置;连上厕所也得和班长打招呼;走路要按规定来,两人成伍,三人成行;洗脸毛巾和被子都要叠得像豆腐块那样有棱有角,方方正正,就连牙缸牙刷也要朝着一个方向;请假外出,有个不超过百分之五的比例不说,还要限两小时内返回,且还要什么外出证、士兵证、请假条一应俱全才放行,否则让纠察纠着,又是通知连队领人,又是参加学习班;外出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向领导销假,交出外出证,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供其他战友上街去呢!听说,有些战士在一个山沟军营一待就是两年,根本就没有去过驻地县城。
比如晚上九点钟按时熄灯。起初就是睡不着。这么早,怎么睡得着,在家里,这会儿刚开始“行动”,可熄灯号一响,你就得躺在床上假寐。问班长为什么,班长说不为什么,这就是规定。整理内务也足让我头痛了一阵子,也许在家时太随便了,一下子把什么都弄得井井有条,真正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尤其是日复一日的扫地、叠军被、清理营区……这怎么是男子汉干的事呢?条令条例条条框框全是不准、不许,尽管我听说过“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但实际做起来却是这样难……好歹班长说,部队严谨的作风关键要靠“养成”。在日积月累的养成中,这些小事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部队的条令条例听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军纪融化在这些条条里,而战斗力就体现在严明的军纪中。
毛泽东同志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说:“军队非讲纪律不可, 纪律松了是不行的。”就是在队列里,你走的也不是你的步子,而是大家的步子,但那整齐划一的摆臂,清脆响亮的步点,都分明在告诉你,那就是美,那就是自由。一位从军三十载的老兵,没有觉得部队不自由,反倒感恩于部队“直线+方块”式的生活,享受整齐统一的生活方式。
记得有一次队列训练,一只小虫飞到我脸上,慢悠悠地爬呀爬,我痒得钻心,抬手把它打死了。就为了这,班长把我一阵狠剋。
我委屈了半天。班长说,邱少云知道吗?我说,我知道,那是战时。班长说,平时不瞪眼,关键时刻照拉稀。一句话噎得我半天喘不上气来。我服了。
以致后来,回家时,看这也不顺眼,看那也不顺眼。也许,这种生活习惯的养成,绝不在于这件事本身,它确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整个军队的精神风貌。是军人就要严守军队的纪律。是啊,正是这无处不在的纪律,养成了军人作风,塑造出军人的好样子。(文章节选自《兵生活》)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