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反复5年,中医帮他稳住病根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9日讯(通讯员 易成功)“蔡主任,我这脚又肿得鞋子都穿不上了。”近日,老张第一次走进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时,不停地向医生诉说疾病的痛苦。老张今年69岁,5年前查出痛风,拇趾关节红肿疼痛,长期靠药物缓解,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症状一缓解就停药,结果每隔一段时间就犯一次。有时候痛得受不了,还会去诊所打封闭针。最近因为朋友聚会喝了点酒、吃了点海鲜,左大拇指肿得像小馒头,走路都疼。
“精神还好,就是疼得睡不好,饭量正常,大小便也没问题,就是晚上总翻来覆去。”老张一脸无奈地说。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蔡惠芳对其仔细望闻问切,老张舌苔黄腻,脉弦滑,“这是典型的湿热下注,火毒痹阻关节,疼痛自然不消。”
为什么吃药或打封闭针都不长久
蔡惠芳解释:“止痛药和封闭针,都是暂时压制炎症和疼痛,但湿热痰浊的‘根’没去掉,饮食不节、劳累或情绪波动,都会再次激发。而且封闭针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关节软骨损伤、感染、骨质疏松,长期下来反而加重病情。”
于是,蔡主任为老张开出了四妙散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药材包括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等,配合饮食调整——忌海鲜、啤酒、火锅,避免辛辣肥甘厚味。
一周后再次复诊时,“蔡主任,这次好多了。肿基本消了,疼痛也轻多了,就是走路多了还会有点不舒服。”老张笑着说。舌苔已转白,脉象也平缓不少,蔡主任建议继续守方巩固,避免反复。
中医怎么看痛风
在中医眼里,痛风属于痹证范畴,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脾肾亏虚,湿浊、痰瘀内生,郁久化热,侵入经络关节所致。
常见证型有
湿热痹阻型:关节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腻;
寒湿痹阻型:关节疼痛遇寒加重,舌苔白腻;
肝肾亏虚型:久病反复,关节畸形,舌淡苔少。
中医治疗思路
急性期: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缓解期:健脾利湿、补肝肾、行气活血;
饮食调护:忌酒、海鲜、火锅,少吃动物内脏和高嘌呤食物。
中医更适合痛风长期管理
很多人觉得,痛风一犯就该打针止痛,但真相是:封闭针止痛快,但只是压火,没去掉根,还可能伤软骨、致骨质疏松症。而中医的思路是找出尿酸“赖”在体内的原因,调湿热、补脾肾,让身体自己学会排尿酸。正如蔡惠芳常说的:“中药不是魔术,不能一吃就不疼,但它能帮你减少复发、尿酸稳下来,甚至半年后,你不再害怕朋友喊你吃顿火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