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版面

“我们要替烈属修好回家路”

      

      通讯员 王希明 肖治平 肖 腾

      一位烈士母亲独住在半山腰上,由于年岁已高,家门前400米长的泥泞山坡小路困住了老人外出。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武部获悉后,果断决议——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人武部官兵,你们就是亲人啊,专门为我一个人修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我就可以安全下山迎接儿子回家了……”这是日前,家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街道锣鼓村半山腰的烈属李银莲,与赫山区人武部官兵之间的一段对话,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背后却蕴含着一个非常暖心的“拥军故事”。

      时间回溯到1977年,李银莲的长子夏子霞参军入伍,不到4年,也就是1981年,他在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法卡山战斗中光荣牺牲,被评定为烈士,追记三等功。

      长子牺牲后没几年,3个女儿相继出嫁,老伴也早几年就因病去世,独留老人一人守空屋。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加思念牺牲的儿子。于是,她坚持每天下山等待儿子回家,有时去邻居家聊聊天、唠唠嗑,消磨时间。

      “老人家作为烈属,平时生活是不愁的,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的烈士遗属优抚金,每逢春节、‘八一’,街道和村里都会上门慰问,唯一的问题是出门不方便。”龙光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张一民介绍,李银莲老人家在海拔160米的半山腰上,周边没有邻居,要想去最近的邻居家走动,就得从家门口走到山下的村道。这段近400米长的山路,不仅下雨下雪时泥泞打滑,路面还经常损坏,老人年纪大了,好几次摔伤住院。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村道由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老人的三女儿夏谷珍提出:“能不能给老屋门前也铺条水泥路,连接到村道上?妈妈出门不仅方便,而且安全。”夏谷珍询问了村里的施工队,但答复是:这附近只住着李银莲一人,不可能专为一个人修条路。而且每户门前的小路是不在政府规划修建村道资金之内。

      事情传开后,锣鼓村村支两委十分重视,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上级党委,当地专门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商讨烈属诉求。

      “烈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我们就要替烈士修好回家的路,也让英雄母亲能安度晚年,这是应尽之责,也是应有之义。虽然只有一个人,这条路也该修!”赫山区人武部领导掷地有声的话语引来大家的共鸣。最后,会议决定,协调军地共同出资,把道路修到烈属家门口。

      很快,由赫山区人武部、龙光桥街道等单位共同出资,锣鼓村组织的施工队就来到了李银莲老人门前。赫山区人武部还专门为此提出了要求:一定要在春节前竣工,让老人能过个热闹又安全的春节。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在腊八节到来之前,这条专为烈属修建的道路竣工了。

      春节来临之际,看着门前这条平坦结实的水泥路,看着官兵又是为自家打扫积雪,又是贴春联、挂灯笼,李银莲老人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2011年12月25日之前的内容请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浏览
    前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