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阀门”坏了有治啦!二尖瓣钳夹术带来“心”希望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于洁琪 张璋)“日前,我们成功为一名67岁的慢性心衰、尿毒症、定期做透析的患者实施了二尖瓣钳夹术。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在心衰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湖南航天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曾宪友今日表示,该技术的运用,也为众多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患者张先生(化名),两年来反复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起初在中等强度活动后发作,休息后可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他的活动耐力逐渐下降,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会发作,还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等症状。于是,他近日来到湖南航天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经过医生详细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二尖瓣前叶脱垂、瓣下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左室射血分数仅为49%。这正是导致他反复心衰发作的罪魁祸首。通俗地说,就是患者的心脏“阀门”坏了。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心血管内科曾宪友主任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决定采用最新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二尖瓣钳夹术,通俗理解就像是用‘小夹子’固定漏血的阀门。”曾宪友解释,该技术通过导管将夹子送入心脏,夹合病变瓣膜,无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龄、高危患者。
手术顺利,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病情稳定。
曾宪友介绍,二尖瓣反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19.1%。传统外科手术虽然有效,但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因高龄、并发症等因素无法耐受,5年内病死率达50%。二尖瓣钳夹手术通过夹合反流的二尖瓣,为无法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及指南推荐,适合慢性心衰、尿毒症、定期做透析的患者,且特别适合高龄、有严重合并症及身体状况不好的重症二尖瓣反流患者。
二尖瓣钳夹手术需要严格筛选合适患者。对于原发性患者,需要满足中重度以上反流、有临床症状,或心脏功能指标异常等条件;对于继发性患者,还需在优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衰症状,且符合多项心脏功能指标要求。
湖南航天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充分体现了医院紧跟医学前沿技术,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展现了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时,曾宪友提醒,如果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疗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