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定时炸弹”,科学建议助您远离困扰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8日讯(通讯员 黄倩)“医生,快救救我。”凌晨3时,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急诊室传来呼喊声。32岁的程序员小王蜷缩在担架上,脸色苍白。原来,一颗不到1厘米的肾结石卡在了他的输尿管里,却让他体验到了比骨折还剧烈的疼痛。因为体内“不痛不痒”的小结石长期未被发现,最终导致双肾重度积水,不得不切除一个肾脏。泌尿系结石这个看似普通的疾病,为何能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颗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制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约有1亿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结石发作。结石最初可能只是尿液中的微小结晶,在特定条件下逐渐聚集增大。当尿液中的某些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浓度过高,或者尿液量过少时,这些物质就会从尿液中析出形成结晶,最终发展成结石。
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代谢因素:高钙尿症等代谢异常。
饮食习惯:高盐、高蛋白、低纤维饮食。
水分摄入不足:导致尿液浓缩。
职业因素:久坐不动的工作性质(如程序员、司机)。
气候因素:炎热地区居民出汗多、尿液浓缩。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糖尿病与肾结石存在密切关联。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糖分增加,会改变尿液环境,增加草酸盐浓度,从而提升结石形成风险。此外,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而感染又会促进特殊类型结石(如感染性结石)的形成。
结石的“沉默”与“发作”
泌尿系结石最令人警惕的特点是它的“两面性”:有时会引发剧烈疼痛,有时却悄无声息地损害肾脏功能。
疼痛型结石通常体积较小(直径<6毫米),能够在尿路中移动。当结石从肾脏掉入输尿管时,会刺激输尿管壁并造成梗阻,引发典型的肾绞痛——突发性腰部或侧腹部剧烈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或会阴部,常伴有恶心、呕吐、血尿等症状。
而无症状结石则更为危险。这类结石通常体积较大,固定在肾盏或肾盂中,不会引起明显不适。
现代医学如何“拆弹”?
面对泌尿系结石这一健康威胁,现代医学已发展出多种精准治疗方案,可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成分以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拆弹”方式。
保守治疗:
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小结石,尤其是位于输尿管下段者,约80%可通过大量饮水+适度运动的方式自然排出。但专家提醒,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2至3升,过度饮水(如每日>5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反而危害健康。保守治疗期间可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必要时辅以扩张输尿管的药物帮助排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对于1.5厘米以下的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首选方案之一。这种技术通过X线或超声定位结石后,从体外发射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患者无需开刀,治疗过程仅需30至40分钟,恢复快、并发症少。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姚干教授建议,碎石后应多饮水,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之后可适当增加活动促进排石。
微创手术:
对于较大、较复杂的结石,现代微创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尿道)进入,利用可弯曲360度的软镜直达结石位置,配合钬激光将结石粉末化,特别适合1.5至2厘米的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腰部建立微小通道(直径仅6毫米),直接进入肾脏粉碎并取出结石,适用于>2厘米的大结石或铸形结石。
电子输尿管软镜辅助经皮肾镜术: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姚干、董志韬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将两种技术结合,使复杂铸型结石的清除率从传统方法的70%提升至近100%,同时减少创伤和出血风险。
科学建议助您远离结石困扰
足量饮水:每日至少2000毫升,保持尿液清亮淡黄。特别注意高温作业者、运动员等易脱水人群。
合理饮食:限制高草酸食物,菠菜、甘蓝、杏仁、花生等;控制钠盐摄入,每日<6克;避免过量动物蛋白;多吃富含枸橼酸的水果:如柠檬、橙子。
定期体检:每年泌尿系超声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者。
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减少尿液滞留。
适度运动:避免久坐,促进代谢和微小结石排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