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小心抽动症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2日讯(通讯员 张璟怡 彭灿)“殷主任,又来了,又是这个时候。”一进诊室,小琦妈妈半开玩笑半无奈地说。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殷旭抬头一笑:“开学了吧?”妈妈点点头,眼神有点焦虑:“又开始频繁眨眼,还老清嗓子。”

小琦已经连续四年这样了,每到暑假结束、开学前夕,抽动症又悄悄找上门。第一次发作是在三年前,那时候小琦每天疯狂眨眼,家长以为是眼睛问题,跑去医院查颅脑MRI(核磁共振)、眼眶MRI,一切正常。医生诊断“不自主运动、抽动障碍”,给了西药吃但没多大效果。于是,家人带他找到殷旭。

第一次面诊: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殷旭仔细问了病史,发现一个关键点:“是不是最近考试?每天几点睡觉?”小琦小声说:“晚上11时多。”妈妈补充:“这几天都是复习功课,怕考不好。”殷旭笑着安慰:“没事,这不是孩子故意的,也不是‘坏习惯’,这种现象在中医里叫‘肝风内动’,和情绪紧张、熬夜、饮食、痰火都有关系。”他解释得很通俗:“你可以理解成,孩子的小神经像电线短路,一紧张就‘打火花’,就表现成眨眼、清嗓子这些动作。”于是殷旭给小琦开了中药方,核心思路是:平肝熄风、清肝胆实热、滋阴养血,针对抽动部位个性化用药。

可它,还是复发了……第二年开学,小琦又来了——这次换成了“撇嘴、清嗓子”。殷旭笑着说:“抽动的部位可能会变,但中医治的是‘根’,每次调整方子,慢慢孩子发作的频率就会减少。”这一年,配合中药、针灸、家庭管理,小琦很快又稳定下来。

今年,小琦又来报道,不过症状轻多了:就是偶尔眨眼,清嗓子比之前少得多。这次,殷旭用了:蝉蜕、全蝎、天麻:平肝熄风;黄芩、黄柏、葛根:清热解痉;白芍、玄参:养阴柔筋;牛膝:把上火的“火气”往下引;桔梗:针对清嗓子,利咽等中药处方。同时嘱咐家长:“不要提醒孩子你别眨眼、你别清嗓子,越提醒越紧张,越紧张越抽动。”

三个疗程后,小琦抽动症状明显缓解,家长开心得不得了。

殷旭给了家长小贴士:饮食方面少甜食、冷饮、油炸;睡眠上别熬夜,孩子最怕“晚睡加紧张”;电子产品要严格控制,别让平板电视霸占孩子的注意力;心理方面不提醒、不批评、不歧视,给孩子宽松的环境

为什么中医适合抽动症的长期管理?

殷旭常说:“西药能压症状,但副作用大,还容易反复。中医不是立刻‘按掉开关’,而是调环境,让孩子神经不那么容易兴奋。”

通过平肝、养阴、健脾,从根源减少抽动“土壤”;副作用小,不易依赖,特别适合长期治疗;顺带改善睡眠、消化、情绪,孩子状态更好。

【作者:张璟怡 彭灿】 【编辑:徐媛】
关键词: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