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面锦旗里的“医患温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5日讯(通讯员 王珍)2025年8月,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迎来肛肠科开科五周年。五年时光里,这个聚焦”小病痛”却关乎大民生的专科,用一组扎实的数据、一项项创新的技术、一句句温暖的口碑,书写了一份“以患者为中心”的温暖答卷——累计服务肛肠患者1.9万人次,完成手术1900台,年门诊量保持20%增长;从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突破到微创技术的迭代升级,从“无痛病房”的服务创新到66面锦旗的信任累积,这家医院用行动诠释着:守护“菊”部健康,同样需要大医精诚的担当。
门诊量五年增两倍:把“小科室”做成“民生刚需”
肛肠疾病虽常见,却常因患者“羞于启齿”“怕麻烦”而延误治疗。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自开科以来,瞄准这一民生痛点,以“便捷、高效、可及”为服务内核,逐步成长为湖湘地区患者信赖的肛肠健康守护者。
数据显示,五年间科室门诊量从初期的不足3000人次跃升至1.9万人次,手术量突破1900台,且每年保持20%的增长率。“这组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多患者从‘忍一忍’到‘早治疗’的观念转变,更是科室用专业和温度打破就医顾虑的成果。”科室负责人介绍,针对女性患者、老年群体等特殊人群,科室特别设置“女性专属诊室”“老年绿色通道”,从挂号、检查到治疗全程注重隐私保护与人文关怀,让“难言之隐”不再难诉。
技术突破:中西医结合+微创术式,破解“老难题”
在肛肠领域,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慢性便秘等疾病因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被称为“临床难题”。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探索出一条“西医精准治疗+中医调理固本”的创新路径。“比如放射性肠炎患者,单纯西药抗炎易复发,我们通过增加中药灌肠、穴位贴敷等中医手段修复肠黏膜,配合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有效率提升至85%以上。”科主任聂英玲医生介绍,近三年来,已有超500名疑难肛肠患者在这里重获健康。
技术创新永不止步。2024年,科室成功开展首例“直肠脱垂三联术”,填补了院内该项技术的空白;引入的“微创痔疮切除术”“RPH自动套扎术”等前沿术式,将手术成功率提升至99%,且99%的患者术后无需使用强效止痛药。“以前做痔疮手术,疼得整宿睡不着,这次术后当天就能下床,第三天就出院了。”刚做完手术的王女士感慨道。
服务升级:从“治疾病”到“护健康”的全周期关怀
在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做一家有温度的医院”不是口号,而是渗透在细节中的服务理念。科室打造的“无痛化病房”,通过术前心理疏导、术中精准麻醉、术后镇痛泵持续管理,将疼痛评分控制在3分以下(满分10分);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制定“一人一方”的个性化诊疗方案,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治疗模式;引进的结肠水疗仪、中药熏洗仪等设备,则让术后康复变得更舒适——“中药熏洗不用排队等护士,自己就能操作,温度还能调节,特别方便。”术后康复期的李大爷笑着说。
口碑见证:把“防病”放在“治病”前
五年来,科室收到的66面锦旗、上百条感谢短信,是最生动的“疗效认证”。有患者写道:“五年前因便秘不敢出门,是你们让我重拾生活信心。”有家长留言:“孩子得了肛瘘,医生护士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耐心,太感谢了。”这些质朴的话语,背后是医护人员无数次的加班查房、深夜急诊、术后随访。
肛肠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科主任聂英玲表示:“将继续深耕技术、优化服务,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肛肠医疗服务。”未来科室将拓展“线上咨询+线下诊疗”的全流程服务,联合社区开展肛肠疾病筛查公益活动,把“防病”放在“治病”前面,为湖湘百姓的“菊”部健康筑牢防护网。
五载春秋流转,初心始终如磐。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肛肠科用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证明:医疗的温度,不在规模大小,而在是否真正把患者的需求放在心上;专科的价值,不在“冷门热门”,而在能否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