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干农活时小竹签刺入指甲缝,险些要了命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孔金玲 张爱琼)“立秋后正值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属于农忙时节,在田间地里农作时难免会发生意外的小伤,天气潮湿闷热细菌更易滋长。”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杜杰今日表示,干农活时受的小伤可能带来健康大隐患,不容小觑,必须及早防范接受治疗。

  小竹签刺入大爷指甲缝,引发破伤风感染

  邵阳的袁大爷近日在田间干农活时,不小心被长度不足1厘米的小竹签刺入大拇指指甲缝,当时他并没有感觉不适,拔出小竹签后依然用受伤的手抓粪肥、干农活。几天后,袁大爷的指缝形成了脓肿,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等症状,随后病情迅速进展,发展到全身抽搐、角弓反张(项背强直、身体向后弯曲如弓形)、呼吸困难,家人将他紧急送往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被确诊为“破伤风”。

  当地医院考虑其病情凶险,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于是建议其转院治疗。随后,患者被转入长沙市第一医院。在该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三病区,经过20多天的抢救,患者才转危为安,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目前病情基本稳定。这个病例,揭示出破伤风的隐蔽性与致命性,即便看似微小的伤口,如果未规范处理,可能因破伤风感染而危及生命。

患者入院时,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的医护人员为其做相关检查。 通讯员供图

  成人每10年可加强一剂破伤风抗毒素疫苗

  肝病中心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杜杰介绍,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后引起的疾病。该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粪便中,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如深而窄的伤口)中繁殖,释放的毒素可引发疾病。

  早期感染破伤风,会出现咀嚼肌痉挛、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部僵硬。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全身肌肉强直、角弓反张、喉痉挛引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破伤风的致死风险比较高,未经治疗的重症患者死亡率近100%,即使积极救治,重症患者死亡率30%~50%。潜伏期通常为3天~21天,但也可短至1天或长至数月。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枢神经系统(头面部及脊柱),潜伏期则越短,病情进展也越快。

  一旦确诊破伤风,需立即住院治疗,包括伤口处理,清创伤口,去除坏死组织;中和毒素,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控制痉挛,使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预防并发症等。

  在预防上,百白破疫苗早已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范畴,接种后保护期约10年。成人每10年可加强一剂破伤风抗毒素疫苗,高危职业(如农民、建筑工人等)可定期接种。未接种疫苗者,受伤后必须打破伤风抗毒素疫苗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深刺伤、污染伤口、烧烫伤或被动物咬伤等严重穿刺伤,即使接种过疫苗,仍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加强针。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破伤风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很多人认为只有被生锈铁器刺伤才会感染,实际上任何被土壤或粪便污染的物体,均可携带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也有人认为小伤口无需处理,事实上闭合性小伤口更易形成缺氧环境,加速细菌繁殖,上述病例就是因为忽略了小伤口的危害性,险些酿成大错。还有人以为,接种了疫苗就终身有效,可以一劳永逸。其实,疫苗保护期只有10年左右,需定期加强。

  破伤风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预防成本远低于治疗代价。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及时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杜杰提醒,皮肤任意一处或黏膜的破口,都可能成为破伤风的入口,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彪】
关键词:破伤风 长沙市第一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