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发心梗,长沙急救大平台上车即入院、上车即治疗……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周世方 高琳)“是你们专业迅速的救治,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我们全家感激不尽!”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性心梗患者王建国(化名)经过急诊医学科一周的精心救治,目前终于转危为安。今日,其家属深情地向急诊医学科团队表达了全家人的感激之情。

  7月12日下午4时许,家住长沙市雨花区、65岁的王爹爹,突发胸痛、乏力、头晕,伴冷汗淋漓。家属见状,迅速将老人送往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午4时45分,心电图检查结果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疾病急症,时间就是生命。

  老人心梗,一场生命的接力赛拉开序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启动转诊流程,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支援。此时,长沙的急救大平台如就如一张无形的生命网,迅速响应,开启了与时间赛跑的绿色通道。长沙市120急救中心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精准研判,并制定了详细的转运与救治方案。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作为距离最近、救治能力最强的胸痛中心,被指定为接收医院。该院院前急救团队接到指令后,火速出发,一场生命的接力赛就此拉开序幕。

  下午5时02分,救护车到达现场,上车即入院,上车即治疗,急救人员迅速对老人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救治。心电图复查确认心梗诊断无误后,立即给予了“双抗”治疗(心梗患者早期极其重要的治疗),稳定了患者病情。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与医院急诊医学科实时保持沟通,确保患者一到医院,就能立即接受进一步救治。

  5时12分,患者被顺利送达急诊医学科。早已待命的急诊与心内科医护团队立即行动起来,评估病情、稳定生命体征、与患者家属沟通……一切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下午5时31分,在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仅用19分钟,就完成了前期的救治准备,患者被送入介入室接受手术治疗。

  ECMO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患者转危为安

  然而,患者刚到达介入治疗室门口,就突发室颤,出现抽搐及意识丧失。一路护送患者的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赫留党,准确判断病情,立即组织抢救。

  急诊团队迅速进行了电除颤、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和呼吸支持治疗等急救措施。患者短暂恢复窦性心律,介入团队争分夺秒,立即为患者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造影显示其右侧冠状动脉95%的狭窄,迅速开通冠脉血管,患者心律逐步稳定。但患者心源性休克、低氧血症仍然不能纠正。

  ECMO(体外膜肺氧合,即人工肺)团队成员评估患者情况,有上机指征。征求家属意见后,为其行ECMO治疗,20分钟后,上机成功。随着ECMO运转成功,患者的血压和氧饱和度迅速升至正常。在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科、ECMO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下,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随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鉴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凝血功能紊乱,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24小时轮流值守,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监护与支持,帮助患者先后度过了出血关、感染关、脏器功能恢复关。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心功能逐渐恢复,成功撤离了ECMO和呼吸机,目前已转入心内科进行专科治疗。

  温馨提示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龙勇表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需要急诊医学科、心内科、介入科、ECMO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对于高危胸痛患者,建议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转运至就近的胸痛中心。只有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连接,病人才能得到高效的救治。

  而上述患者紧急救治的成功案例,不仅展现了医疗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更凸显了急救大平台在提升救治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未来,这一平台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光明。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彪】
关键词:心梗 长沙市中心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