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故事|突然停电,医护人员打着手电筒完成白内障手术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当地时间4月10日,中塞友好医院的华人病房充满欢声笑语。经过21天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中国(湖南)第23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入塞以来收治的第一例严重复合外伤患者终于康复出院了,出院前,医护人员和患者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近一个月来,塞拉利昂的石油价格暴涨,供电、供水都受到限制,哪怕在医院,停电、停水也是家常便饭,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工作,帮助许许多多当地市民和华人重获健康。

  多学科专家合力救治严重外伤华人患者

  3月20日14时许,医疗队接到当地大宇矿业集团电话称,一名中国籍员工因严重外伤需送到中塞友好医院救治。经初步了解,患者是因为机器故障,被重10余吨的机器挤压。医疗组组长周智、急诊科医师刘猛通过电话指导目击者进行简单的现场处理。同时,医疗队迅速成立了以队长周曦为组长的救治小组,做好救治准备。放射科的刘文洪马上进行影像设备UPS电源测试,确保设备可以在停电的情况下短暂运转;贺超紧急与当地中资机构协调,运来氧气瓶,以代替断电后不能正常工作的制氧机。

在中塞友好医院,中国医疗队医护人员在对身受重伤的华人进行查房。  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17时许,患者抵达医院。医师检查发现,患者血压仅80/50毫米汞柱,处于休克状态,呼吸困难,上半身广泛性毛细血管破裂出血,X线片显示患者骨盆骨折,左下肢胫腓骨骨折,双肺挫裂伤并右侧多发肋骨骨折。救治小组一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边迅速予以开放静脉通道输液、输氧抗休克、骨折处石膏固定等处理。患者所在的单位主动提供了4桶燃油以解医院用电之急,全力配合救治工作。

  医疗队感染科医师谢靖靖、检验科技师詹鑫杰为患者提供了充电式电风扇、台灯和驱蚊用品,尽可能为他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考虑到患者伤后食欲差,又没有亲友照顾,医疗队厨师长彭佩花主动承担起每天准备营养餐的重任。

  患者因顾及国内年迈的父母、3个年幼的孩子,一直没把自己的伤情告诉家人,入院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厉害。周曦经常抽空到病床前与他交流、谈心,并与其单位领导、同事沟通协调,缓解他的焦虑情绪。

  经过充分准备,由骨科医师唐正午和刘昌戎主刀,眼科、普外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配合,为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后,医疗队中医科的任珍用中医药技术帮助患者康复,护士长黄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让他得以快速康复。

  打着手电筒为塞拉利昂患者完成手术

  前几天,65岁的塞拉利昂妇女Malmal在中塞友好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医疗队克服困难成功完成手术,让Malmal格外感动。

  Malmal前些年曾因肩周炎来中塞友好医院看病,经过中医针灸治疗后再也没有复发,从此成了中国医疗队的“铁粉”。最近,Malmal由于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来看病,被诊断为严重的老年性白内障。

中国医疗队专家打着手电筒为塞拉利昂妇女Malmal做白内障手术。

  医疗队选择了供电相对稳定的清晨帮Malmal手术。3月31日7时,天刚蒙蒙亮,来自长沙市中心医院的眼科医师李先锋来到手术室,看到Malmal已经在手术室门口等候。

  撕囊是白内障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要把混浊的晶状体的前囊膜撕去一个囊盖,将混浊的晶状体取出,然后才能植入人工晶体。当李先锋刚刚完成撕囊,只听“滴”的一声,眼前突然漆黑一片,“停电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把太阳能应急灯打开,请你用手电筒照着手术眼。”李先锋赶紧让手术室护士王萧执行手术应急预案。

  临时灯光准备完毕,李先锋重新对焦,把手术方式由超声乳化改为小切口。

  当天气温高达37℃,手术室内异常闷热,豆大的汗珠流进李先锋眼睛,助手帮他擦拭汗水后,手术继续。

  手术、擦汗、对光,手术、擦汗、对光……反反复复6次后,手术终于完成。走出手术室时,李先锋已经全身湿透。

  手术后,Malmal的视力恢复得很好,出院时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不断道谢。

  第23批中国(湖南)援塞拉利昂医疗队抵达塞拉利昂3个多月来,积极为当地百姓和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员工开展诊疗服务,已接诊患者5000余人次,开展手术约100台。

【作者:彭放】 【编辑:唐英】
关键词:援非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