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 | 365天的坚守,我们成为他们“最信任的人”

相链区块链

  梁银华 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室副主任护师


  光阴飞逝,我来到塞拉利昂已经整整365天了。

  2020年9月17日,我跟随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带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肩负着医疗援助和抗疫的双重任务,逆行出征,历经50多个小时,行程1.7万多公里,踏上了非洲这块神奇的大陆。

  在接到援非任务之前,我对援非医生的印象是抗击埃博拉时,医疗队员为救治患者不惧生死,用自己精湛的技术、顽强的意志、崇高的品质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医疗队精神。那时候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幸成为祖国援非医疗队的一员,可以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非洲人民战胜疾病,为祖国的援非医疗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次走进中塞友好医院,前一批医疗队队员带我们熟悉医院环境,向当地医护人员介绍我们。现在回想起来,那天忐忑和兴奋的心情以及塞国同事们热情、友善的笑脸,依然非常清晰。

  从此,我们便成了中塞友好医院的一员,刚开始由于环境的陌生,语言不习惯,工作举步维艰。随着交流的增多、环境的熟悉,我们逐渐肩负起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疗、培训、带教等工作。

  正值新冠疫情在非洲肆虐,我们医疗队20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将中国最新的疫情防控及救治经验分享给塞国的医院,指导医院完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工作流程,开展手卫生、穿脱防护服等各种防护规范演练,并代表国家向医院捐赠了多批抗疫物资。我们还和塞方同事一道,指导参与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塞方的同事说:“你们的帮助,大大缓解了我们抗疫的压力,增强了我们防疫、抗疫的信心。”

  在这里,我们是“最受欢迎的人”,走在医院里,总会有热情的塞国同事用中文对我们说“你好”“谢谢”;我们也是他们“最信任的人”,当地很多人生病了,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医生。

中国(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在中塞友好医院开展手术。  受访者供图

  一个周末,我接到同事Amosha的电话,他居住在另一个城市的叔叔,因腿上的伤口经久不愈,特意来到中塞友好医院,想找中国医生看病。医疗队的外科医生仔细检查后,决定为他彻底清创,留取组织做病理标本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方便后续治疗。当我把这一切向Amosha的叔叔解释的时候,这位60多岁的塞国老人看着我,语气很坚定:“I trust you,I trust China Medical Team!(我信任你们,我信任中国医疗队!)”他发自内心的信任,让我们备受感动,也深感沉甸甸的责任。

  2021年7月1日上午,我们围坐在会议室观看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的直播。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升起,我们全体医疗队员挺起胸膛,深情地注视,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冲击我的脑海:一定牢记党和国家的嘱托,全心全意为受援国服务,为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的未来贡献中国力量。

  365天,让我们熟悉了塞拉利昂,喜欢上了质朴的塞拉利昂人民,谢谢非洲同事们善良热情的性格,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了陌生和忐忑,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谢谢非洲人民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传播到这块土地上。

  中秋节快到了,带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我们仍然坚守在非洲这片热土。我们一定不负祖国的重托,不负医者的使命,为非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放 整理)

【作者:彭放】 【编辑:肖彪】
关键词:援非 湘雅医院 塞拉利昂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