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销冠”出长沙,喜欢的图案你就“复制粘贴”

相链区块链

  暑期,“你偏要去长沙是什么意思?”

  “长沙到底有什么?”

  这里有:大唐“销冠”长沙窑

  有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

  喜欢啥,都来“贴贴”!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

  这件瓷壶文物名称里有个关键词:

  “贴”

  我们印象中

  瓷器花纹的美主要体现在“独一无二”

  而把花纹“贴”在瓷壶上

  则是唐代长沙窑大量使用的一种工艺

  模印贴花

  这种工艺中,模具可以重复使用

  主打的就是花纹的“复制粘贴”

  把胎泥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成各种花纹

  再用泥浆粘贴在器物胎面

  施釉入窑烧制

△唐长沙窑人物纹陶印模(左)和狮纹陶范

  除了人物主题,花卉、园景、葡萄、龙鱼等

  世间美好的、大家喜欢的事物

  都纳入装饰纹样中

△湖南博物院藏长沙窑褐斑贴花舞蹈人物瓷壶,贴有舞蹈人物、方形塔建筑和立狮。

  模印贴花工艺

  据考应是从西亚传入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带有模印贴花工艺的器物

  《文博日历》此前介绍过的青瓷莲花尊

  便是其中的代表

△文博日历丨青瓷莲莲看,莲连莲连莲连莲

  壶上有一对“双胞胎”跳胡旋舞

  具体看这件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

  壶身上贴的花纹是

  一个持剑武士俑和两个舞蹈俑

  武士左手持剑举于头上

  双腿弯曲,身穿紧身衣物

△从左至右分别是舞蹈俑、持剑武士俑、舞蹈俑

  重点来看两名舞者

  从长相到行头,相似度直逼100%

  很像“一个模子里刻的”

  这对“双胞胎”舞者

  头戴花帽,脚穿皮靴

  双足“外八”在一块圆毯上起舞

  右手将环形手鼓举于头上

  左手持环形鼓于腰间

  有“球转而行,萦去来回”的动态

  根据研究

  这么“炫”的舞应该就是

  来自西域的舞蹈——胡旋舞

  在三个人物花纹的上方

  则是瓷壶的两个系和多棱柱短流(壶嘴)

  (系:陶瓷器上用以穿绳系带的部件,也做装饰)

  大唐“销冠”背后

  咋多少有点儿“工业”味儿?

  说起长沙窑

  长期关注《文博日历》的读者一定不陌生

  诗文装饰的瓷器是它的代表作

  (↓复习时间↓)

△文博日历丨唐代流行文化“风向标”,看长沙窑

  而模印贴花广泛使用

  也成就了瓷器装饰艺术领域的一场革命

  这种工艺手法

  让图案如浮雕一般有立体感

  同时又可以大量重复使用

△湖南博物院藏青釉模印贴花“张”字纹壶,狮与椰枣互相映衬,西域风格跃然瓷上。

  虽然花纹的精细程度和独特性

  会不及逐件雕刻

  但标准化模压成型

  提高了窑工的劳动生产率

△长沙窑陶耳范 

  分工细化批量生产

  符合长沙窑“做大做强”走向海外的需求

  成就了这个大唐“销冠”

  模印贴花效率优先,审美在线

  长沙窑也让长沙这座城市

  成了大唐“最City”的地方之一


【作者:】 【编辑:易隽】
关键词:长沙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