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平:为长沙窑树碑立传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实习生 苏子琦)提到长沙窑,你会想到什么?在长沙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吴小平眼中,长沙窑是长沙的“书房”,是湖南的“客厅”,是陶艺人的“中堂”,是早期湘商的杰出代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
由吴小平著作的《长沙窑“非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日前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分为《唤醒黑石号——长沙窑海上丝绸之路》《长沙窑纹样谱系》《长沙窑传统工艺与技法》《百问长沙窑》(上下册),计200余万字,主要内容涉及长沙窑的历史、传统工艺与技法、贸易和艺术等四大方面,堪称长沙窑的百科全书。
2012年入驻铜官,潜心研究窑火文化,到花8年时间完成《长沙窑“非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手捧沉甸甸的书册,吴小平坦陈,自己算是完成了人生中顶重要的一件事:为长沙窑树碑立传。
湘商的辉煌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吴小平曾当过知青,后从教十五年,在机关工作了十多年,后又下海经商。与长沙窑结缘,似乎要追溯到1988年,那时正逢中国企业改革第一波,吴小平从长沙跑到铜官参加了湖南省陶瓷公司总经理岗位的竞聘。正是这个机缘,二十多年后,吴小平卖掉了长沙城里的屋,在铜官老街买了房子,正式在“窑”里安营扎寨。
扎根铜官窑,当然要玩窑火,他采用炼丹法提炼了千年前长沙窑的部分特色元素,开发长沙窑新产品,如采用传统工艺、古釉,以手工拉坯成型的方式,用微型楼式龙窑烧制了多件套功夫茶具以及陶制二胡、陶笛、陶箫、陶唢呐等。当然,他心思花得最多的,是用文字的形式,全面总结、挖掘、推介长沙窑。
对长沙窑的研究是从这一系列疑问中开始的。比如,唐代长沙窑的市场价格如何?铜官石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接点还是起点?出了阿拉伯商人、中国人,铜官“窑上人”是否也参与海外贸易?或者说铜官“窑上人”是否到过波斯诸国?波斯人是否来过铜官?长沙窑为什么能在很短时间内,产品出口量甚至超过了浙江的越窑、河北的邢窑?长沙窑又是如何拓展海外贸易的?
这些众多的问题,促使吴小平对唐代铜官“窑上人”的关注。“在对长沙窑的研究中,我是惊喜不断的,因为很多证据刷新了我对湖南历史的认知,比如湘商。”在传统的中国商业史研究中,湖南商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耳熟的有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赣商、潮商、浙商等十大商帮,但吴小平经过考证认为,至少在唐朝,在海上丝绸之路就活跃着一批湖南商人。
在吴小平看来,早期湘商在对外贸易中是有过人之处的。比如,在销售模式上的制度创新,长沙窑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在扬州等大型口岸创设“代理”销售模式,大大减少了流通后期的风险,节约了流通成本,加快了商品的流传。在长沙窑被发现以前,中国广告史认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白兔牌”雕版印刷实物商标广告是中国最早的。但大量实物遗存表明,长沙窑商品广告早就出现,长沙窑利用陶瓷产品本身作为广告载体,如“郑家小口,天下有名”等字样,在时间上、数量上、形式上都远远超过了宋代刘家功夫针铺。更令人吃惊的是,长沙窑产品中丰富的波斯元素,如果没有长期的交往,没有广泛的接触,没有深入的了解,长沙窑不可能大量高品质的生产波斯器物,形成唐代独特的“海派瓷器”“域外艺术”和“海洋文化”。
“种种证据表明,铜官‘窑上人’有很强的市场信息的获得与处理能力,让人感觉,铜官土地上的先辈,经营思想十分前卫。湘商的辉煌历史,至少要往前推到唐代。”吴小平说。
长沙窑是长沙人“敢为人先”的明证
在吴小平看来,铜官土地上的先辈,有很强的海洋意识,是很有可能直接到过海外的。
“证据有很多,比如长沙窑器物上的诗文。”自1956年以来,国内外先后共发现长沙窑器物诗文108首(未含重复数和私人收藏部分),吴小平经过整理,发现其中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共27首,包括反映海上丝绸之路路途情况的诗文、记录出门在外游子之心的诗文、描写留在家乡的亲人们心情的诗文。如“离国离家整日愁,一朝白尽少年头。为寻亲故知何处,南海南边第一州。”“海鸟浮还没,山云断更连。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人在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这些记录海上所见的诗句,非亲历者不能写,他们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24个国家100个地区发现的长沙窑器物遗珍,以及出口产品上的大量波斯纹饰及差别化的设计,共同组成了长沙窑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有力证据链。他甚至可以表明,一千多年前早期湘商代表铜官“窑上人”曾有多人、多批、多次去过波斯地区,开展频繁、大规模的交流,并且收货满满,他们将瓷种撒向海上丝绸之路的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沿途各国,彰显了农耕时代湖南人特有的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商霸”作风,并且影响后世上千年。
除了对长沙窑生产者人文方面的研究,吴小平有许多前人所未发的观点,在对长沙器物方面的研究,吴小平也是用力甚深。
在《长沙窑纹样谱系》一书中,作者从收集上万件长沙窑器物遗珍资料中,首次将长沙窑纹样归纳、整理分类、读解,为研究、保护、活态传承长沙窑文化,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基础性的研究;在《长沙窑的传统工艺与技法》中,作者分别从泥、釉、型、饰、古法烧制等方面进行挖掘和研究,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努力还原了古代长沙窑模印贴花等传统工艺与技法;在《百问长沙窑》中,作者以提问的方式,全面介绍了长沙窑。
历史上,长沙窑有过一段辉煌,开高温釉下多彩之先河,也是模印贴花、非具象写意彩绘、诗文装饰、罩釉工艺的引领者,对这些优势历史文化资源,吴小平均进行了再度挖掘。“埋首长沙窑多年,再苦也不觉得累,再烦也感觉爽,因为能穿越千年与铜官‘窑上人’去握手,你会感到十分有趣而充满活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