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化看得见,“幸福路”上述美好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现在开车回家太方便了,从高速下来走金唐公路,一会儿就到家门口,再也不用怕陷在泥坑里!”近日,宁乡市坝塘镇“坝塘文苑”公众号上的一篇《从“土疙瘩路”到“幸福路”》的千字文章获得众多点赞。今年10月,由坝塘镇文联组织的“今日坝塘”说说家乡变化征文活动启动后,该镇洋西塘村的主干道的蜕变,便成了多位村民笔下的“幸福路”。

《从“土疙瘩路”到“幸福路”》文章的作者叫袁香,今日,在长沙生活的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条“幸福路”不仅终结了洋西塘村村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更让地处坝塘镇东北部的洋西塘村,从曾经的“交通梗阻村”蜕变为国道G240、宁韶高速、金唐公路交汇贯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洋西塘村主干道串联起全村家家户户,5180名村民的生产生活全方位受益。洋西塘村距宁乡城区仅12公里,如今的交通优势让人难以想象。“洋西塘村曾长期被一条‘土疙瘩路’困住发展脚步。”袁香告诉记者,以前上学,下雨天走在村主干道上,每一步都要盯着脚下,下雨天,裤脚沾满黄泥、鞋子灌进泥浆是常事。“晴天更糟,车轮碾过路面,尘土像黄雾一样,回家脸和衣服都蒙着灰。”

尽管洋西塘村与宁乡城区距离不远,但这条“土疙瘩路”如同一道屏障,不仅让村民日常出行举步维艰,更让农产品外销、乡村发展错失了不少机遇。改变始于几年前的一场“修路攻坚战”。“当村里传来修路的消息时,想到今后再也不用走泥路,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有人主动捐出家门口的菜地,为道路拓宽腾空间;有人放下自家农活,到工地义务帮工,因为村民们太想要一条好路了。”当生活在长沙的袁香听说村里要修路,激动得几个晚上没睡好。
推土机、压路机的轰鸣声,第一次打破了洋西塘村的宁静,也点燃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有次施工队冒雨铺路基,雨水把工人衣服全打湿了,村里老人们赶紧端着热茶、拿着毛巾往工地跑。等到浇筑水泥时,全村人都围在路边,看着水泥浆慢慢铺满路面,每个人眼里都闪着期待的光。正是这份干群同心的凝聚力,让原本棘手的修路工程顺利推进,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很快呈现在村民眼前。”袁香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们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村主干道全长32公里,曾历经两次重要升级。”洋西塘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袁海宁告诉记者,首次对村主干道进行改造时,将原本“土疙瘩路”改成砂石路,后升级成沥青路面,还同步对路基进行护砌拓宽,使路面宽度稳定在4.5至5米,路基加固后回土种植草皮,针对临崖、陡坡等危险路段,专门增设了安全防措施。
路通,则万事兴。随着村干道与金唐公路无缝衔接,洋西塘村的交通格局彻底改写。“顺着这条路往前,可快速接入国道G240,10多分钟就能抵达宁乡城区;上了宁韶高速,半小时便可直达长沙。”袁香在征文中写道:交通的便利,为村庄发展按下“加速键”。过去村民赶集要走半小时泥路,如今骑电动车5分钟就能到;村里引进企业落户,村口建起水果种植基地,每到周末,不少游客沿着国道、高速来村里游玩,赏稻田风光、体验采摘乐趣,乡村的烟火气越来越浓,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