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外卖山”,该搬还得搬
陈登辉
五颜六色的外卖袋散落一地,学生们俯身寻觅自己的餐食……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门外堆积如山的外卖引发网友关注(搜狐新闻,9月4日)。这一场面既显壮观又令人忧虑,它折射出数字时代校园生活的变迁,也促使我们思考其背后的成因与影响。
便利性与选择多样性,是学生青睐外卖的首要原因。动动手指,美食即可送达,极大满足了学生群体时间紧张、不愿排队的现实需求。相比之下,高校食堂虽承担着解决学生餐饮的主力角色,但其菜品口味单一、创新不足及可能存在的价格上涨和分量缩水等问题,也常被学生吐槽。而外卖平台凭借“满减券”“首单折扣”等优惠策略,以及琳琅满目的各地美食,自然对年轻人形成了强大吸引力。
然而,外卖泛滥也带来了秩序、卫生与健康隐患。校门口堆积如山的外卖不仅影响观瞻、堵塞交通,散落一地的餐食也存在食品污染和错拿丢失的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大量高油高盐餐食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这与倡导大学生健康生活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反差。此外,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广泛使用,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学生与社会多方合力。学校食堂或许可以更多倾听学生意见,在菜品口味、创新和服务上多下功夫,提供更健康、多元且实惠的餐食选择。同时,学校的管理措施也应更加人性化与精细化,例如考虑设立规范的外卖存放点或智能取餐柜,以改善杂乱现状,而非简单禁止。对学生而言,在享受外卖便捷的同时,也应逐步树立更为理性的消费观念和健康意识。
总之,校园门口的“外卖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是便捷与健康、个性与规范之间的平衡难题。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需要各方共同的智慧与努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