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力引领古镇突“围”|乡村CEO创业记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浏阳市大围山镇白沙村又名白沙古镇,地处浏阳、江西铜鼓交界的交通要道,古时商贾云集,享有“小南京”之称。

  得益于远离繁华都市,这里仍旧保留了较好的自然风光和古镇风韵——大溪河从古镇穿插而过,水质清冽、波光粼粼,两岸的吊脚楼里升起袅袅炊烟,全然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景象。

  随着浏阳市首位“官方认证”的“乡村CEO”谢仁杰走马上任白沙村,当地的咖啡店、糖水铺更多了,民宿、娱乐项目更火了,村民更富了。

  连日来,记者多次跟随这位“90后”浏阳青年的脚步,探寻背靠大围山的白沙村如何通过打造极具特色的文旅IP,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谢仁杰把白沙村一处闲置农房和荒地变成了一家别具特色的乡村咖啡馆,给古色古香的小镇增添了文艺和活力。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咖啡车停靠白沙,把老荒地变成网红地

  “国庆中秋假期,我们一天要卖出600杯饮品。”10月中旬,首次见到谢仁杰时,他正站在不到10平方米的操作间内研磨咖啡豆,而后布粉、萃取、打泡、拉花……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随即“出炉”。

  这家位于白沙村大溪河畔、白沙桥下的咖啡店叫“我们小愿”,是谢仁杰来白沙村后的第一个“产业”。然而,在2023年之前,谢仁杰的目的地并非白沙村。

  从房地产公司的设计策划岗位离职后,谢仁杰在浏阳市区开起了家装室内设计工作室和我们小愿咖啡(浏阳店),后又置办了一辆咖啡车准备“周游全国”。在感受了福建、三亚等海滨城市的热闹后,谢仁杰将目的地定在了云南:“我向往的目的地必须有山有水,且生活节奏慢。”

  2023年5月,谢仁杰开着咖啡车回到了自己成长的地方——大围山,准备休整几天,向云南出发。

  休整期间,咖啡车依旧营业,且每天保持着3000元左右的营业额。更让谢仁杰意外的是白沙村村民的友好与和善:“就算我们的车占了老乡家的地坪,他们也没说啥,还免费给我们接电用。”

  “村里来了辆咖啡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也引起了白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勇的注意。在观察了两天后,吴勇同谢仁杰交流了村上发展规划与创业构想,双方理念竟十分契合,“与其舍近求远,不如就地扎根”的想法瞬间涌入谢仁杰的脑海。

  2023年5月8日,在选定咖啡店的位置后,谢仁杰开始了装修,整个过程都没有买新材料,所用的木材都是在村上各户居民家收集来的。谢仁杰想要保留这份古朴典雅的韵味:“老家的砖砖瓦瓦、花花草草都是好东西,把老味道和新概念结合起来,镇子就能变精神。”

  41天后,原来的闲置农房和荒地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别具特色的乡村咖啡馆。屋内,青砖黛瓦下,斑驳泛黄的白墙留下了岁月镌刻的沧桑痕迹;屋外,一排露天桌椅简约舒适,咖啡馆旁的大溪河缓缓流淌,入目皆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咖啡馆给古色古香的小镇增添了文艺和活力,让在白沙留宿的旅客在古镇中体验了怡然悠闲的乡村慢生活,也开启了谢仁杰全新的生活。

  走上“乡村CEO”新赛道,整合资源打开共富新局

  咖啡馆的火爆,让谢仁杰进一步看到了白沙村文旅发展的巨大潜力。恰逢浏阳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乡村CEO”选聘,在吴勇以及村民的鼓励下,谢仁杰报名参选,凭借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和对乡村发展的清晰构想,成功当选浏阳市首位官方认证的乡村CEO。

  自此,他的工作从单一经营咖啡馆,拓展到统筹全村文旅资源、带动集体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这里有优质的豆腐、蜂蜜、果脯等农产品,也有刘家祠堂、上坪会议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更有浏阳河源头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番摸底调研,白沙村文旅资源之丰富震惊了谢仁杰,他直言:“白沙村的美藏在山水里、韵在文化中,缺的只是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而我就要做那个穿线人。”

  随即,谢仁杰牵头成立了望溪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搭建起村集体与市场对接的桥梁。他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对接村集体合作开发水上项目和研学基地。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谢仁杰筛选了10余种优质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制作礼盒等方式,让农产品走出乡村,仅中秋节期间果脯礼盒就卖出两三万元,远超以往的传统销售模式。

  同时,谢仁杰挨个走访村民,整合村内的民宿、餐饮、水上项目等资源,上架到与腾讯合作的“风雅白沙”官方文旅小程序,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闭环。

  “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把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就能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乡村的路子宽起来。”谢仁杰说。

  “目前白沙村的文旅场景仅开发不到20%。”谢仁杰认为,开发旅游资源不应局限于通过招商引资来丰富业态,而是要立足自身禀赋,向内使劲,扩充场景。

  在文旅场景打造上,谢仁杰围绕“水”做文章,依托大溪河开发了无动力皮划艇、桨板、电动游船、水上飞人火壶表演等水上体验项目,打造溯溪营地,让游客白天可玩水嬉戏;晚上则规划烟花篝火晚会、草地音乐节、白沙烧烤夜市、围炉煮茶等活动,弥补古镇夜经济短板,推动“一日游”向“两天一晚”消费模式转变。

  同时,他深挖白沙村的红色文化底蕴,梳理上坪会议旧址、刘家祠堂等红色资源,将其与豆腐产业、山水风光结合,形成独特的文旅IP。

  吴勇和谢仁杰推出的这些举措成效显著:全村民宿发展到30多家,每逢节假日基本满房,平均房价维持在600~800元,带动周边村民开设了凉粉店、奶茶店、糖水铺等多家年轻业态,形成了良性的创业氛围。白沙村也从游客前往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后顺便打卡休憩的地点,变成越来越多游客先行前往的目的地。

  淡季不淡谋创新,三期规划绘就十年振兴路

  深秋初冬,气温渐寒,大围山镇也进入了旅游淡季,如何应对?

  再见到谢仁杰时,他正在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处理完几份村民提交的旅游项目材料后,他便继续构思打造白沙村“全时消费场景”,“淡季要做‘蓄客’文章,不能让村子‘冷’下来。”他说,“旅游没有绝对的淡季,只有不够创新的思路,只要精准对接需求,淡季也能做出旺人气。”

  在农产品销售上,谢仁杰把“风雅白沙”小程序当作关键抓手。他逐户走访监测户、脱贫户,筛选出村里极具代表性的豆腐、蜂蜜、茶叶等农产品,统一设计包装以“白沙村”IP上架;依托城乡对接政策,打通开福区欣城社区等企事业单位渠道,实现“线上下单、定期配送”,还组织村民去城区集市摆摊推广。

  文旅活动方面,他针对性策划体验项目:联动周边,计划推出“登山+研学”路线——游客从白沙村出发,沿大溪河徒步至浏阳河源头,途中打卡红色旧址、学做豆腐;为亲子家庭设计“果树认养”“黑山羊认养”“蜜蜂认养”等——认养人能实时查看果树、黑山羊、蜜蜂的生长过程,成熟后收到果实或果干、蜂蜜礼盒等;给老年群体准备“红色文化游”,还计划12月举办小型烟花篝火晚会,让冬日白沙有暖意。

  更长远的规划,藏在他的“三期发展蓝图”里:一期咖啡馆、初代水上项目已落地。二期将在大溪河沿岸建沙滩玩水休闲区与水上运动中心、研学园等,同时开设咖啡馆二店和特产店,让游客“有得玩、有得带”。三期则规划“亲子缓漂”“果园采摘”“萌宠喂养”等,形成“玩水—观景—消费”闭环。

  吴勇表示,村上还计划将豆腐文化体验馆、山地越野车、水上游乐设施以及孩子们的农耕研学等项目丰富起来,让白沙古镇的乡村旅游火起来,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乡村振兴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场需要耐心和坚持的马拉松、接力跑。”谢仁杰始终坚信,随着三期规划逐步推进,随着红色文旅、水上项目、农产品IP的持续深耕,白沙村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实现梦想的舞台:“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欢迎每一个有热情、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一起用10年时间,把白沙村打造成既能留住乡愁、又能承载未来的乡村振兴样板。”

  蹲点手记

  从白沙蝶变探乡村文旅振兴之道

  蹲点白沙村的日子,所见皆是大溪河畔的晨雾与吊脚楼的炊烟相映,咖啡馆的香气与村民讨论项目的笑语交织……这不仅是一座古镇的新生图景,更藏着乡村文旅振兴的深层逻辑。

  曾经,白沙村与许多乡村一样,守着绿水青山、红色遗存与优质农产,却仅是游客过路打卡的“歇脚点”。直到“乡村CEO”谢仁杰到来,以一杯咖啡为起点激活改变:闲置地变网红咖啡馆,串联水上项目、红色资源与研学基地,搭“风雅白沙”小程序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闭环,推动“一日游”升级为“两天一晚”模式。如今30多家民宿节假日满房,村民开起凉粉店、奶茶店,村集体增收显著。

  但白沙之变,绝非一人之功、一村之幸。它印证了乡村文旅振兴的核心:不盲目复制城市业态,而是立足“山水+文化+产业”禀赋,让游客“有景可赏、有故事听、有好物带”;不搞“单点突破”,而是以资源整合凝聚村民力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享发展红利。

  即便进入旅游淡季,白沙仍在探索创新项目,勾勒“全时消费”雏形。白沙的实践证明,乡村文旅振兴无需“大投入、大开发”,只要找准特色、激活资源、凝聚人心,就能让“养在深闺”的乡村,成为承载乡愁与共富梦想的“目的地”。


【作者:朱泽寰】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浏阳 创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