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种”在丝瓜藤上,科技特派员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棚架下,翠绿饱满的苦瓜挂满藤蔓,种菜农户谢文辉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采摘、装筐,新鲜的瓜香弥漫在秋日的瓜田里。10月21日,记者来到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文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农户谢文辉正带着帮工在采摘苦瓜。这是长沙秋延后(秋季延后种植)苦瓜丰收季里,每日都在上演的丰收场景。
种菜十年了,老办法耕种总是苦比甜多
“我今年种菜进入了第10个年头,因为一直都是按老办法耕种,真正让我尝到甜头的,就是今年秋延后苦瓜的栽种。”见记者来访,谢文辉停下手中的活,蹲在瓜棚下和记者聊开了他的种菜人生。
今年51岁的谢文辉,20多岁开始外出打工。10年前,他回到老家,流转了180亩田土开始种菜。怀揣着对土地的热忱,他一头扎进蔬菜种植的天地。辣椒茄子、丝瓜苦瓜,轮番耕种。可这份“归田梦”,却被“老办法”浇了冷水。
不懂科学种植技术,他只能凭着祖辈传下的经验耕种:该施肥时凭感觉撒,遇病虫害时慌了手脚,连作物适宜的生长条件都摸不透。多年下来,地里的收成时好时坏,病虫害、低产量成了家常便饭。
投入的心血不少,换来的却是“苦比甜多”的窘境,一度让谢文辉对种菜没了底气。
心里踏实了,蔬菜基地来了科技特派员
直到长沙蔬菜栽培“三新三高”技术推广落地与科技特派员入驻,谢文辉的种菜之路才迎来转机。“听说可以申请特派科技员后,我在去年底向浏阳市科技局申请派一名科技员给我提供技术指导。”谢文辉告诉记者说。
今年初,特派科技员杨福强来到了谢文辉家。杨福强,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早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任长沙市农科院现代农业装备研究室主任。“当时,我听了谢文辉种菜10年的酸甜苦辣后,一是鼓励他坚持下去,二是根据他的基地情况,规划了今年的种植种类。”正在田间和谢文辉一起采摘苦瓜的杨福强介绍说。
苦瓜,在“长沙市民常吃蔬菜目录”中稳居第7位,近年来种植规模持续扩大。而秋延后栽培模式,既能填补秋冬蔬菜供应缺口,更能让种植户在错峰上市中抢占市场先机。
于是,杨福强为谢文辉规划了60亩的秋延后苦瓜栽培。为了让技术落地见效,杨福强成了基地里的常客。从砧木培育、嫁接操作到后期田间管理,他手把手教谢文辉掌握技术要点。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服务团队也定期上门,针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开展现场指导。
“以前种菜靠经验,现在有科技特派员盯着,心里踏实了!”谢文辉逢人便说。
技术含金了,秋延后苦瓜迎来丰产增收
看着棚架上挂满的壮硕苦瓜,谢文辉满脸笑容。
这份丰收的底气,藏在藤蔓间的“科技密码”里。“往年最愁的就是苦瓜枯萎病一来,整片田都可能绝收。”谢文辉坦言,此前多年,枯萎病作为苦瓜种植的“顽疾”,不仅拉低果实品质,更让自己对扩大种植望而却步。
转机,始于科技特派员杨福强的“精准把脉”。“针对枯萎病难题,我给他施了一套‘良方’,即大苗双根嫁接技术。”杨福强告诉记者,简单地说就是让苦瓜“换个娘家”,把它嫁接到抗病性强的丝瓜藤上。
杨福强解释,丝瓜砧木天生具备抗枯萎病的特性,又根系发达,吸引水分和营养的力度特别强大,通过嫁接,既能保留苦瓜本身的优良口感,又能让植株“免疫力”大增,从根本上破解苦瓜枯萎病。从优良品种引进到嫁接技术指导,科技为谢文辉的菜地注入了新活力。
当下,谢文辉的60亩秋延后苦瓜田,正迎来一场“含金量”十足的丰收。“地头价稳定在每斤4元左右,亩产预计可达6000公斤,日采收量峰值突破3000公斤,采摘期从8月开始,可持续到11月底。”杨福强介绍说。
“秋延后苦瓜新鲜度高,品相好、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谢文辉告诉记者,每天天还没亮,来自海吉星蔬菜市场的多个批发商就来到基地抢货。产销两旺的态势,让谢文辉笑得合不拢嘴。
10年坚守不易,在科技特派员的赋能下,今年终于让谢文辉尝到了耕耘的甜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