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怡情防痴呆”?最新研究发现:一滴不喝更健康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医生,很多人都说每天一杯红酒软化血管,我坚持了几年,怎么就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呢?”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老年医学科诊室,来自湖南湘江新区69岁的郭爹爹(化名)今天不解地问医生。主任医师江凤林表示,这些年,“小酒怡情防痴呆”的观念影响着很多人,犹如一句健康箴言般,流传在亲朋好友的饭局间,成了许多人“小酌一杯”的完美理由。其实,科学认知在不断更新,一滴也别喝更健康、安心。

  江凤林介绍,近期,一项由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顶级科研机构进行的大型研究,给了“小酒怡情防痴呆”这个“流行观点”一记重击。研究结果明确指出:不管喝多喝少,只要饮酒,就会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根本不存在“安全剂量”的所谓“保健酒”。这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听听专家的科学解答。

  酒精,其实是大脑的“隐形杀手”

  过去我们以为,少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或许对大脑有益。但现代医学揭示,酒精及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对大脑的伤害是直接且累积发生作用的。

  具体表现为,一是直接损伤脑细胞,酒精是一种神经毒素,可以直接破坏神经元,导致大脑皮层和海马体(负责记忆的关键区域)萎缩。喝得越多,脑灰质体积流失得就越严重。

  二是剥夺大脑氧气,长期饮酒可能损害脑血管,增加中风风险。即使是微小的脑血管损伤,累积起来也会影响大脑的供血供氧,加速认知衰退。

  三是干扰关键营养素,酒精会干扰身体对维生素B1(硫胺素)的吸收,而B1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它的缺乏本身就会导致严重的记忆和认知问题。

  四是影响睡眠质量,很多人以为喝酒助眠,实则相反。酒精会严重破坏睡眠结构,尤其是剥夺宝贵的“快速眼动睡眠期”,这是大脑进行记忆巩固和清理代谢废物的关键阶段。长期睡眠不佳是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同时,“适量”只是相对“过量”的委婉说法。以前的研究,之所以得出“适量有益”的结论,可能存在一个方法学漏洞,研究专家将“不喝酒的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这个群体中包含了因健康问题而戒酒的前饮酒者。当把这些真正因病戒酒的高风险人群排除后,研究发现,完全不饮酒的人,拥有最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和最健康的大脑。

  为保持良好记忆,最好是喝白开水或清茶

  江凤林表示,过去那个关于“小酒怡情防痴呆”的美好传说,已经被现代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为了守护我们宝贵的记忆和清晰的思维,最明智的举杯,就是饮用白开水或清茶。

  首先,最佳饮用量是“0”。对于饮酒,最安全的选择是不喝。不要为了一个被证伪的“保健目的”去开始喝酒或继续喝酒。

  其次,正视风险,逐步减量。如果有些人有饮酒习惯,这就需要正视其风险,尝试逐步减少饮酒频率和饮酒量,最终目标是戒断。

  再次,拥抱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比喝酒可靠得多的方法。比如均衡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富含蔬菜、水果、坚果、鱼类和全谷物;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勤用大脑,如保持阅读、学习新技能、进行社交活动;还应学会管理慢性病,严格调控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彪】
关键词:喝酒 湘雅三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