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胆囊急症“就医三怕”,多学科协作暖心破局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尹杰容 汤雪)“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凸显,医务人员及全社会要携手破除‘老年就医三怕’——怕手术风险、怕拖累家人、怕丧失尊严的就医壁垒。”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肝胆脾胰疝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谢开汉今日介绍,一名胆囊急症老年患者近日忍痛拒医,医院多学科携手实施微创技术+暖心护理,最终攻克了患者“就医三怕”这一重大难关。
破“心墙”,多学科协作微创救治老人
74岁的林芳(化名)老人上腹剧痛、呕吐长达5天,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胆囊急症。因恐惧做手术,又不愿拖累子女,即便冷汗淋漓、痛苦蜷缩,她仍咬牙拒绝就医。直到情况危急,才被家人紧急送至长沙市中心医院肝胆脾胰疝外科。接诊的副主任医师曾赟裘,凭借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时发现了患者感染指标飙升至正常值的20倍,其原因是被忽视的胆总管里一颗嵌顿的结石。面对这名有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脑动脉瘤介入术后史的高风险手术老年患者,一场融合精湛技术与心灵抚慰的生命救援迅速展开。
谢开汉介绍,患者高龄、复杂基础病叠加,再加上强烈的“住院恐惧”心理,构成了救治上的重要难关。医院肝胆脾胰疝外科团队成员深知,除了化解患者的生理危机,还要破除其那道厚重的“心墙”。护理团队架起沟通的桥梁,运用三维解剖模型和通俗视频,直观展示“三孔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原理与优势,邀请同病房成功康复的高龄患者现身说法,以真实案例一点点消融老人心中的焦虑坚冰。
与此同时,一场无声的生命护航正在启动。肝胆脾胰疝外科立即启动了院内多学科会诊,心血管内科专家精准调控抗凝药物至安全范围,麻醉科量身定制最稳妥的麻醉方案以最大限度保护脆弱心脏,消化内科团队科学评估患者手术耐受能力,肝胆脾胰疝外科主任谢开汉汇总多学科专家意见后,提出将胆管取石分两阶段进行,先进行内镜微创放置鼻胆管引流,解除梗阻、控制感染,再实施取石术,待稳定后再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分泌科专家则全程护航,动态管理患者的血糖。最终,主刀团队凭借娴熟的三孔腹腔镜技术,在最小创伤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极少,且避免了常规的腹腔引流管放置,为林芳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护“尊严”,暖心护理促患者康复
手术成功仅是第一步,让高龄患者安全、舒适且有尊严地恢复,是肝胆脾胰疝外科团队更深层的追求。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实时心电监测、血氧监测等24小时智能监护,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医嘱指导营养方案,助力家属为老人提供合宜的“家庭康复餐”。护理人员在老人卧床期间,细致指导老人踝泵运动,预防血栓,并科学鼓励、协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有效维护肌肉功能。责任护士每日温馨的“话聊时光”,成为老人倾诉感受、表达需求的“阳光窗口”。
这份被看见、被理解的尊重,极大地抚慰了手术后老人的身心,让老人真切感受到,医疗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介入,更是充满温情的陪伴与支持。
从入院时的极度抗拒,到康复期在病房内缓缓行走,老人脸上的笑容日益舒展。她感慨地说:“本想着住院是进‘鬼门关’,没想到,这里倒像个舒心的‘健康充电站’,让我又能好好生活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对疼痛感知可能不敏感,腹痛容易被忽视。谢开汉提醒,若腹痛持续超过24小时未缓解,或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需要高度警惕胆囊炎、肠梗阻等急症风险,应主动就医,切勿因拖延就医而造成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