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忍着痒”到“尽早治”,特应性皮炎患者需打破“湿疹”认知误区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4日讯(通讯员 常辉)目前,超7000万国人正受到特应性皮炎困扰。在近期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一项纳入超千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Abrocitinib CHinese rEgistry on AD, AHEAD)发布中期数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许多特应性皮炎患者误当湿疹,延误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特应性皮炎不等同于湿疹

高兴华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既往多称之为湿疹类的皮肤病,是一种慢性、严重性、复发性的皮肤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比较重,是皮肤科的头号疾病。据估算,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是7,000万,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该疾病往往从婴幼儿开始发生,部分患者持续到成年。对于比较重的患者而言,一年复发次数可达8~10次。

特应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比较大。剧烈瘙痒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降低注意力集中,降低学习工作效率,甚至社交生活。大约有三成的病人,由于瘙痒影响身心,会出现焦虑或者抑郁的状态。

特应性皮炎典型的症状是瘙痒,同时皮肤上会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如渗出、水疱、发红发肿、起小疙瘩等等。不同的患者表现方式或者表现部位是有差异的,异质性较强。通用的特点就是剧烈的瘙痒。因为痒了,患者就会抓,抓完之后仍痒,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圈。剧烈搔抓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加重皮肤的炎症,甚至诱发皮肤感染。长期搔抓会导致苔藓样变(皮肤表面结构会发暗、粗糙、发硬),这是疾病慢性化的体现。因此,对患者而言,控制瘙痒是第一要务。

关于疾病的认知,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特应性皮炎简单等同于湿疹。虽然两者形态表现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湿疹是非常笼统的概念,很多因素会导致湿疹样的表现,需要厘清。如果不明晰疾病的诊断,在管理方面就有欠规范性,相应的预防治疗选择出现偏差,特应性皮炎患者需要系统性治疗。

特应性皮炎要科学管理

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我国皮肤科医师制定了达标治疗共识。高兴华教授表示,在急性发作期,应以快速控制瘙痒、控制炎症为主。长期来讲,持续维持缓解状态,减少复发或是不复发,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从疾病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有更高的治疗目标追求:希望经过治疗后,患者达到“几乎不痒”,皮疹的控制达到“几乎完全清除”。

因此从患者角度来讲,第一还是尽早规范治疗。早期、定向的干预,会带来更佳的治疗结果。其次,特应性皮炎是一个慢性的复发疾病,需要坚持长期管理用药。规律性的用药、做好皮肤的呵护养护、减少外界刺激、精神放松等等措施对减少复发或者控制病情都是有益的。

总之对特应性皮炎而言,需要一个持久的管理过程。短期缓解之后,还需要长期的动态的管理,早发现、早介入、早治疗、足疗程。坚持规范管理原则,会使我们广大的患友能够长期地受益。

AHEAD研究最新数据对于疾病管理有指导性意义

高兴华教授介绍,AHEAD研究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JAK1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抓手有两点:一个是中重度的患者需要系统治疗方案干预;第二个是利用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AHEAD研究在做中期分析的时候,纳入了超千例的患者,全面地了解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人群的特征,药物应用后长短期疗效及治疗模式探索。我相信通过真实世界研究的分析会对治疗策略的决策、国内外指南的制定,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基础。

研究发现,更早接受靶向小分子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收益更大。如瘙痒的解决问题,早期干预比晚期干预有超过10%的更高的效率。其次,在长达52周(近一年)的治疗周期中,患者无论是瘙痒、皮肤症状,还是生活质量方面都获得了持续的改善。

AHEAD研究具有中国特色、样本量较大、获取的信息完整、可靠性高,也为特应性皮炎的国际研究做出了贡献。

【作者:常辉】 【编辑:傅容容】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