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捐献心愿的一家人,收获最暖心的“回礼”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罗宇涛 杨丽红) “谢谢你们来看望我们。虽然儿子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知道他还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我们感到很欣慰。”孙俊宁的母亲谢爱平感慨地说。4月16日,湖南省红十字会、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代表专程前往宁乡市,看望慰问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孙俊宁的家属,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湖南省红十字会、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代表看望慰问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孙俊宁的家属。 长沙晚报通讯员 罗宇涛 杨丽红 供图

2023年除夕夜,43岁的孙俊宁因病离世,其年迈的父母强忍悲痛,按照儿子生前意愿完成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孙俊宁的一对眼角膜为眼病研究带去有力支持,他的遗体则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大体老师”,为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问及孙俊宁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缘由,孙俊宁母亲谢爱平说,孙俊宁父亲孙洪德的同学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在一次聚会中他们了解到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他们觉得此事很有意义,便于2021年1月5日登记成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谢爱平的姊妹、妹夫等人都很认可这件事,没有丝毫犹豫,全都在网上登记成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孙俊宁全家都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这种大爱精神令人敬佩。

慰问人员来到孙俊宁家中,与其父母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并送上慰问和祝福。孙俊宁的父亲孙洪德说:“儿子生前没给社会作出大的贡献,我觉得他走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应该也算是一种贡献。感谢你们对我们老两口的关心,我们感觉做这件事情是对的。”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潘爱华教授表示:“孙俊宁先生是我们最尊敬的‘大体老师’之一,他为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并以此激励更多医学生刻苦学习,回报社会。”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代表也表达了对孙俊宁及其家人的敬意:“孙先生捐献的眼角膜为眼病研究事业作出贡献,给更多眼疾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这份大爱将永远传递下去。”

湖南省红十字会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为医学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杨云龙】 【编辑:肖彪】
关键词:眼角膜 爱尔眼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