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4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发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彭璐 颜仕鹏)为有效遏制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提高居民对肿瘤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关注肿瘤防治的良好氛围。4月10日,由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处主办,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湖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全省癌症防治工作推进会在长沙召开。
会上,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发布了全省肿瘤登记最新数据分析结果,现场分享了癌症防治工作经验,并对湖南省市州、县区癌症防治中心工作规范进行了解读
肺癌仍处发病首位,高于全国平均发病和死亡水平
会上,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晖发布了2024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数据。
数据显示,湖南省癌症发病率为330.05/10万,与上年度发病水平相近;死亡率为180.10/10万,与上年度相比略有升高,主要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有关。我省是人口大省,按年中户籍人口估算,全省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24.64万人,死亡约13.44万人,癌症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我省癌症发病前5位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死亡前5位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宫颈癌。肺癌在发病和死亡中均位居第一位,且高于全国平均发病和死亡水平。
其中,男性发病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口腔癌。女性发病前五位依次为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男性与女性癌症发病率差距逐渐缩小,死亡率差距仍较大。
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德松强调,胸部CT是诊断肺癌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检查之一。早期发现肺癌的关键在于定期胸部CT体检。低剂量胸部CT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多数单位体检的标准项目之一,而逐渐不再采用胸片体检筛查。
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甲状腺癌发病增幅超15%
我省癌症发病年龄35岁后快速升高,80岁达到高峰,有年轻化趋势,其中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癌症死亡45岁后快速升高。我省需根据发病和死亡年龄特点,做好重点人群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
我省甲状腺癌发病率由2020年的17.27/10万增至2021年的20.35/10万,增幅为17.8%。位居我省癌症发病第六位,女性癌症发病第四位。
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口腔颌面肿瘤诊疗中心技术总监、头颈外二科主任田皞主任医师表示,甲状腺癌在年轻人中发病率上升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健康问题,也与大家日益关注的健康体检、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密切相关。湖南省肿瘤医院2023年数据显示,早期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98.5%,规范治疗是关键。建议年轻人建立“防大于治”的健康观念,从生活细节入手预防疾病。
田皞提醒,一旦患有甲状腺癌,不必过分焦虑,密切监测或手术与否,手术入路及方式等应听从正规医院有资质的专科医生意见,切忌过度医疗。
口腔癌、鼻咽癌高发,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我省口腔癌发病率9.28/10万,死亡率3.75/10万,位居男性发病的第五位,男性死亡的第八位;我省鼻咽癌发病率7.82/10万, 死亡率3.92/10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发病和死亡水平。
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海林表示,湖南省口腔癌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病房中,约一半以上的患者被确诊为口腔癌,进行手术等综合治疗,而这些患者中,超过70%有长期嚼槟榔的习惯。
因此,预防口腔癌,首先要拒绝“双重伤害”。“戒槟榔和控烟是首要,无论是否吸烟,立即停止嚼槟榔是降低风险的第一步。”张海林表示,根据统计数据,戒断槟榔5年后,口腔癌风险可下降50%。吸烟者应同时戒烟,避免“1+1>2”的致癌效应。其次还应该重视早期信号,定期自查与体检,每月自查口腔:观察是否有长期不愈的溃疡、白斑、硬块等。每年至少一次口腔专科检查,尤其是有长期嚼槟榔史者(超过5年),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龋齿、残根等。避免物理损伤,多吃富含维生素A、C的蔬菜水果,增强黏膜修复能力。
鼻咽癌在部分地区的高发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现象,涉及遗传、环境、病毒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湖南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疗中心技术总监、湖南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委,头颈放疗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韩亚骞介绍,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的明确致癌因素,传统饮食中摄入咸鱼、腌菜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其代谢产物亚硝胺是强致癌物,可损伤鼻咽上皮DNA,也会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鼻咽癌需要通过多学科诊疗(MDT)来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早期鼻咽癌疗效非常好。而对于局晚期患者,现在往往采用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辅以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目前鼻咽癌的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给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我省已全面完成癌症防治中心建设,今年将试点开展结直肠癌筛查项目
现场,湖南省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向华表示,全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区已全面完成癌症防治中心建设,省–市–县辐射乡镇社区的“专病专防”网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在三级防治网络的框架下,通过深化“专病专防”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实现了防治服务的全域覆盖,基层诊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通过国家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五年累计为全省3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1054名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重点提升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等癌种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力,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同时,依托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对高危人群开展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临床筛查,同步推进农村上消化道癌和口腔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扩大覆盖人群,强化早诊早治,造福三湘百姓。
未来,湖南将积极推进癌症筛查与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推动区域癌症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加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等高发癌种的规范化诊疗能力,推广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持续提升全省肿瘤防治水平。组织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湖南肿瘤早筛早诊早治行动”三湘行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防癌抗癌意识。同时,统筹推动“营养支持” “安宁疗护”等工作,打造癌症患者“防、筛、诊、治、康”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服务模式。
向华表示,2025年,在湖南省卫健委医疗应急处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将在14个市州试点开展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该项目将采用“初筛→高危预警→自主复筛”的递进式筛查模式,为居民提供科学、规范的筛查服务。对于高风险人群,各级癌症防治中心将提供专业的复筛建议和指导。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