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自己“心疼”,冬季这种病的发生率是夏天的两倍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5日讯(通讯员 陈安妮)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意味着是一次生命的考验。眼下正值数九寒天,人体的防御功能濒临最低点,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最爱在此时扎堆。
2020年12月11日,一条“哈尔滨女护士零下十几摄氏度跪地抢救老人”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快速突破1亿,各个媒体官方微博也纷纷转发,网友们更是评论道,“姑娘,你救人的样子真美”“人美心更美”“在寒冷的城市里,总有一些温暖的事情让你不再寒冷。”这位救人的女护士叫王辉,90后,是一名道外区太平人民医院内二科的护士。据目击者回忆,11日中午,一名老大爷突然晕倒在哈尔滨街头,当天室外气温低至零下18℃,冻得人鼻酸头疼,即使手裸露在外面一分钟,都能感觉到钻心的冷。而王辉一直跪在街头,为老人进行了长达5分多钟的心肺复苏。
一年之中的季节变换、天气变化都会引发各种“心脏事件”,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调查显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冬天是夏天的两倍多,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冬天更是一年中死亡率最高的季节。因此,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冬天可是一道坎儿。那么在冬季,如何打赢心脏保卫战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心血管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熊向晖表示,冬季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源于一个字,冷!虽然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字“冷”,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心肌梗死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所以冠心病在冬季高发。寒冷会刺激冠状动脉,致其易痉挛收缩,若冠状动脉原有严重狭窄,则并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增大。
心绞痛
冬天气温急剧下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的发生。
心肌缺血
此外,寒冷会令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之主气,寒为阴邪,易伤心中阳气。血液的运行,依赖于阳气的温煦,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性凝滞,使气血凝结,淤血形成,不通则痛(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另一方面,寒性收引,寒邪客于血脉,脉道拘急,心脉痹阻,所以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预防做好这些,打赢冬季心脏保卫战
注意保暖 减少冷热突然刺激
从有暖气的温暖的室内,一下子走到寒风刺骨的室外,这在冬天时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做好保暖措施,减少冷热的突然刺激,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风险的重要方面。其实不光是冬天,夏天这种问题同样常见,从炎热的室外,进到空调的室内,甚至不顾风险,冲冷水澡,这些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猝发的风险因素。
对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冬季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出门前多穿几件衣服,尽量减少寒冷刺激,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非常重要。
此外,心脏不好的人群冬季还要注意,不要用冷水洗脸,以免冷水突然刺激诱发心绞痛;洗衣、洗菜时,不要长时间把手泡在冷水里,最好用温水。
合理安排运动锻炼时间和强度
坚持运动锻炼,不管是对于高血压,还是有心脑血管风险的朋友来说,都是很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冬季锻炼,如果是有晨峰高血压问题的朋友,一般不建议早起进行锻炼活动。研究发现,清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较平时增高40%,因此,不倡议冬天进行很多老年人坚持了多年的晨练,锻炼应该推迟到上午暖和或者下午进行。
除了锻炼时间的选择以外,锻炼强度也要量力而行,锻炼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风险,如果强行进行超负荷的运动锻炼,反而可能有引发疾病的风险。八段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注意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
冬季血压容易升高,无论既往有无高血压,都要查下自己血压水平,同时也要监测血脂和血糖水平,因为这3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危因素,如果高于正常范围,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控制指标达标。患有高血压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尤要注意定期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