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一年半,他为雪域高原留下带不走的技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杨正强 罗佳艺)回到家中已快半月,援藏返湘的的黄晟时常梦见那片雪域高原,梦见在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工作的场景。今日,黄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掌握的技术全部留在西藏。”

援藏一年半,人瘦了10公斤

黄晟是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科的一名主治医师。2019年7月14日,根据省委组织部和省卫健委的工作要求,湖南省胸科医院选派了黄晟前往西藏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助工作。

“听说我要到西藏工作一年多,儿子对我很是不舍,但还是为我收拾行李。”回想起出行前,与儿子离别的情景,黄晟的眼圈泛红,“但我明白,这是我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抵达西藏后,黄晟顾不上高原反应引发的头痛、反胃等症状,赶到山南市藏医医院报到。由于在缺氧的环境里水土不服,他一度出现了流鼻血的症状,每天早上一起床,鼻腔里总是有不少血痂。

       黄晟坦言,有时真的感觉很累,身体和意志都有些快撑不住了。一年半的时间,他消瘦了不少,体重下降了10公斤。但不管再苦再累,只要想到进藏前的决心,想起家人那句“放心去,好好干”,黄晟便会继续咬着牙,继续埋头干。

       给当地医院留下带不走的技术

       黄晟在当地医院ICU工作,经常要对患者进行抢救,这需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可刚入藏不久的黄晟却有严重的高原反应,遇上强度大一些的工作,他就会两脚发软,头疼欲裂,甚至偶尔还会出现无法行走的情况。那段时间,一出现这种状况,黄晟立即将氧气管插到自己的鼻腔中……

      “高原反应,是援藏医生的必经一关。只有适应了高原反应,我们才能在藏区更好地开展工作。”黄晟说。一段时间磨炼下来,黄晟彻底适应了高原反应。到后来,不管是再高强度的抢救工作,他也能坚持到底。

黄晟(左)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为患者治疗。受访者 供图

       担任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ICU主任期间,黄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大家攻坚克难,着力提高科室人员的专业技能,帮助医院ICU提高诊疗水平,给受援单位留下了带不走的技术。

       “每一次抢救下来,都会感到自己是在带领当地的同行一起拓荒。”黄晟直言。支气管镜、动脉血压监测、重症彩超的应用、呼吸机的使用……黄晟和同事们齐心协力,让一例例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项项技术在藏医医院运用得更加成熟。

       深入藏区基层开展防疫

      2020年2月初,正在湖南休假的黄晟得知援藏医疗队需要几名医生协助西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便立即主动报名前往。在结束了14天的隔离观察后,他第一时间与当地疾控人员一道深入隆子、槡日、贡嘎等四个县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比援藏医疗队大部队提前45天进藏开展工作。

       援藏期间,黄晟获得“2020年度山南市藏医医院优秀工作者”和“湖南援藏工作队第二季度的奉献之星”光荣称号,在雪域高原上展现了湖南省胸科医院职工的良好形象,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2020年12月30日,结束为期一年半的援藏任务,他完成使命,顺利返湘。在经历短暂的休息,他又将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虽然离开了那片雪域高原,但我时常怀念着那里的一草一木。这段援藏经历,将在我未来的人生中永远闪耀。”黄晟说。

       近年来,湖南省胸科医院有多名医务人员参与到援藏、援疆工作中,其中,最长的在西藏工作了10年。援藏医生,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救死扶伤,他们的工作生活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的辛苦付出让藏区众多被疾病困扰的家庭重燃希望。

【作者:朱炎皇】 【编辑:大刘军】
关键词:援藏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