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链全面对接服务西藏重大工程,共探产业协作新路径
孙占锋
9月21日至24日,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链、省工信厅、长沙市政府、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及18家湘企代表前往西藏,接连三天在西藏山南和林芝召开产业协同座谈会、央企需求对接会,走进项目一线调研,用“湘字号”的技术、装备和服务精准对接西藏重大工程,为雪域高原极端环境下的项目建设带来湖南解决方案。这也标志着“湘字号”服务西藏从装备产品的单点供应向产业链协同服务升级。
硬核打底 “湘字号”装备的高原适配“基因”
据介绍,面对雪域高原的特殊工况,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已先后完成高原发动机功率损耗低、液压系统强化、低温启动、智能遥控、安全防护等多项技术攻关,具备为高原工程提供“极端环境整体解决方案”的成熟能力。
例如,三一集团针对高原场景定制的电动化设备,搭载“风光氢储充”新能源网络,可在-30℃至50℃环境下稳定作业,此前在川藏铁路隧道施工中,其无人化施工系统已实现多台设备集群协同;中联重科研发的高原低温版混凝土机械也是性能卓越,其集装箱式搅拌站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周期缩短至12天,搭配高原型电机与高精度计量技术,曾在西藏多个项目中“服役”。
铁建重工致力于系统性、颠覆性自主创新,其隧道掘进机、竖井掘进机等地下重器同样适配高原需求,可为地下厂房、隧洞、斜竖井、边坡防护等应用场景提供专业化设备;山河智能的地基处理设备则在多个高原试验中完成“实战考核”,其旋挖钻机、盾构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具备连续作业能力。
此外,星邦智能的高空作业平台、伸缩臂叉装车,五新装备的隧洞群成套智能施工设备,湖南长重的土石方破碎及输送技术,株洲天桥的起重设备等,都能在高原基建场景中大显身手。
机遇涌动 产业链协同打开的发展新空间
把最适配的湖南工程机械装备送到西藏项目一线!西藏不仅是“湘字号”装备的展示舞台,更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链延伸、技术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湖南-山南工程机械产业协作座谈会上,企业与央企的需求对接精准高效。例如,湖南蓝海智能的水利隧道项目施工全系列装备,涵盖凿岩类、拱架类、锚杆类、喷浆类等施工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原场景中联合技术攻关,或将成为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链升级的重要抓手。此次在西藏山南,湖南国重智联与国机集团高原机电装备实验室战略签约,双方将在智能化、无人化、绿色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突破极寒环境下设备动力损耗、智能监测等“卡脖子”问题。三一集团则表示,计划与西藏重大工程建设单位联合打造“零碳示范工地”,通过电气设备与光伏储能系统结合,探索“工程施工+新能源开发”一体化模式。
配套协同方面,邵阳维克液压的液压启闭机、湖南诺玛液压的高端阀组、湖南湘银河传感的高精度监测设备等核心零部件,在对接会上进入在藏央企的视野,助力破解“主机强、配套弱”的行业痛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服务能力。
集成医疗制氧和热水系统的卓誉科技总部位于长沙经开区,其打造的供氧设施噪声低、含氧度高,在西藏交流会上受到当地央企的广泛关注。
服务下沉 扎根高原一线的定制化保障
为破解高原服务响应滞后问题,湖南工程机械企业纷纷推出定制化服务举措,将服务网络延伸至施工一线。9月23日,湖南蓝海智能正式成立林芝办事处,加之此前的米林服务保障中心、派镇服务保障中心、波密服务保障中心、昌都贡觉县服务保障中心、邦达服务保障中心以及阿里地区狮泉河服务保障中心等,已将来自湖南的工程机械精神深深扎根于高原。
除了提供设备,中联重科也非常注重后期服务保障,公司在林芝米林市设立的综合保障中心即将启用,配备的各产品线技术服务专家、服务专用车及配件仓库,能提供7×24小时的技术咨询、设备选型、送货安装、使用培训、设备巡检、维修保养等全方位服务。
来自湖南湘潭的合一优联科技,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在给高原项目提供长距离越野带式输送机的企业,针对高原低温状况,在电机、变频器、液压系统等方面都做了特殊的定制,同时考虑到高原的渣土特性,在除尘、除水、清扫等方面也做了特殊定制。
部分企业甚至计划进一步扎根西藏:三一集团已在西藏地区部署服务网络,提供快速响应和维修保障,保障工程施工进度。
同心赋能 湘藏协作下的产业回响与战略实践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链链长何寄华表示,“湘字号”不仅要成为建设者,更要成为产业协同的推动者。本次交流对接会把会场从湘江之畔搬到尼洋河边,就是要把“湖南制造”直接送到“世界屋脊”,把“湘字号”装备与服务精准对接到工程一线。
湖南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省份之一。全球工程机械50强湖南独占5席,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星邦智能等企业产品覆盖挖掘、起重、桩工、混凝土、高空作业等全系列,海外市场连续十余年居全国首位。
而在服务西藏的过程中,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正实现从业务拓展到生态共筑的深层跨越。这场湘藏联动的价值,早已超越简单的市场合作——面对西藏极端工况的考题,湖南工程机械企业在电动化、智能监测、极端环境适配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反向推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升级。
从山南座谈会的热烈讨论,到林芝施工现场的设备轰鸣,“湘字号”方案已超越简单的装备输出,成为技术协同、生态共建、价值共生的代名词,为西藏注入湖南智造的动能,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体系构建,也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共建、人才培育,让“湘字号”品牌在“世界屋脊”树立起标杆。相信随着更多“湘字号”方案落地,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