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全国试点城市首位,长沙北斗产业持续领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当北斗系统从“远在天边”走向“近在身边”,将如何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将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列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1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着力建设全国北斗技术创新引领区、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区和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今日,湖南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专题宣传新闻通气会在长沙举行,会上传来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从顶层设计到制造应用,从试点城市到行业推广,北斗正在三湘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省推进:政策助力、链式发展,共建北斗高地
体制机制创新是北斗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立健全“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工作组统筹、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套考核体系督促、一笔专项资金保障,形成了部省市三级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专项资金引导尤为有力,2024、2025年,湖南北斗领域获得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共计4.2亿元;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安排近1.2亿元,支持北斗重点项目建设75个,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和应用推广等关键环节。
产业链是北斗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紧紧围绕“星、芯、端、测”等关键环节,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产业链建设系统推进:实施“链主”企业引培计划,成功引进中国星网时空信息安全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培育了中电星河、金维集电、天仪研究院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市场优势的骨干企业。
终端制造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5年8月,省内企业研制生产的北斗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产量达13.6万台套。全省13家企业共32款北斗终端产品入选国家强制采购目录,入围企业数和产品数分居全国第8和第9位。
产业集群和平台建设提速:国家(长沙)北斗特色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集聚效应凸显。搭建了世界计算大会、北斗国际峰会、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等高能级产业合作对接平台。
规模应用是北斗价值的集中体现。当前,湖南以建设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标志性工程为引领,全力打造北斗全域全场景应用示范区。
重点行业规模替代加速推进:截至2025年8月,全省15个重点行业(不含国防、金融、铁路等国家直接推动行业)卫星导航应用保有量达103.6万台套,其中北斗应用90.6万台套,北斗独立应用82.9万台套,替代率达80%。
重点领域应用深度拓展:工程机械领域,完成北斗独立应用新增及改造3.4万余台,完成率达170.6%。轨道交通领域,完成改造1.9万套,改造率达189.8%,经验获工信部推介。通信网络领域,完成4G、5G基站北斗独立应用改造46.7万个,其中5G改造率达100%。低空航空领域,建成国内首个基于北斗、覆盖全省的低空空域监管平台。应急管理领域,“北斗+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在全国布设灾害监测点超1.3万个,数量全国第一。
长沙示范:应用遍地开花,标杆引领未来
长沙作为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之一,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记者获悉,长沙在全国39个试点城市最新动态评估中位列第1位,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不少企业迅速成长为行业标杆。例如,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湖南中电星河电子有限公司面向北斗规模应用、卫星互联网应用,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突破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关键技术,初步打造了覆盖芯片、模组、终端及行业解决方案的全链条产品体系。未来公司将着力发展成为产业链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深化规模应用与场景拓展,打造国家级示范场景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解决方案。
走入长沙,北斗应用场景更是随处可见——
在工程机械领域,中联农机按照远程升级、硬件替换、自然淘汰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北斗独立应用设备的替换,在耕、种、管、收、烘等农业生产过程开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深度应用,有效工作时间增加15%以上,降低操作门槛,节约农业资源。
在低速物流领域,北峪科技和长沙海格北斗通过深度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成功实现物流无人车厘米级高精度定位,为自动驾驶功能提供精准坐标支撑。
在低空航空领域,精飞智能致力开展“北斗+”无人机数字化应用、场景运用、教学培训和平台服务等多领域融合应用。
从顶层布局到市场实践,从制造能力到应用生态,湖南北斗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全国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