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幸福味,长株潭一体化加速提质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放

  上午8时,家住长沙雨花区的王磊打开长沙地铁App扫码过闸,乘长株潭城际铁路赴株洲上班——城际铁路与地铁票制融通,让跨市公交通勤更加便捷;同一时间,湘潭市中心医院医生周霞通过共享平台,调阅患者在长沙的检查检验报告——三市16家三甲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健康卡“一卡通”就医,让跨城诊疗变得顺畅。

  2025年上半年,长株潭一体化引擎加速运转,建设重心从物理联通转向功能互补、政策衔接、人心相通的深层融合,在产业、交通、生态、民生等领域持续书写“融合新篇”。

  产业协同聚动能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勾勒出都市圈活力图景: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385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6%;长沙以3712.38亿元的体量稳居“主引擎”之位,带动三市齐头并进。

  长沙向南发力,融城载体建设加速提质。作为湖南科创高地核心示范区,湘江科学城76个政府投资项目挂图作战,湘江科学中心全面封顶(计划2026年建成),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今秋开学,白庭路、科创大道等融城干道及湖南钢铁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同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构建环岳麓山创新生态圈,39个储备项目落地注入新动能。

  三市产业协同步伐坚实。长沙主攻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株洲深耕航空动力与轨道交通,湘潭聚焦先进材料,形成“错位竞争、链式配套”的产业格局。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跻身国家级,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数控磨床集群晋级国家中小企业特色集群。雨韶、雨华等飞地园区加速建设,渌口(长沙)飞地孵化器成功组建,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发布100项科研成果。

  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上,“长株潭造”智能装备组团亮相,引全球客商驻足;“港洽周”期间,三市首次以都市圈整体形象赴深招商。接下来,将深化“研发在长沙、配套在株潭”“总部在长沙、基地在株潭”等模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再升级。

  交通织网提效率

  “从长沙火车南站到湘潭北站,比去岳麓山还快!”长沙市民李菲的朋友圈道出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的快捷体验。

  “轨道上的长株潭”加速成网。长沙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已通车,4号线北延线施工正酣,长浏快线建设提速;长浏、长宁、长株3条磁浮城际快线都在积极推进,建成后将形成全国首个“磁浮都市圈”。

  地面交通也捷报频传。新韶山南路通车,白庭路、科创大道施工加速;暮坪湘江特大桥完成全桥合龙与桥面板架设,即将连接长沙南部片区与大王山片区,为融城核心区注入新动力。

  立体交通辐射全球。虞公港完成万吨级船舶靠泊作业,随着“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将成为服务长株潭都市圈、降低物流成本的核心枢纽;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是湖南首条3000吨级航道,上半年完成年度投资54.8%,建成后将破解枯水期瓶颈,显著增强长株潭“通江达海”能力;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连续4年保持千列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将“长株潭制造”送往欧亚。

  生态民生共焕彩

  这个暑假,位于长株潭生态绿心西北门户的天心区南托街道东窑港理想村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揽湘江风光,藏7000年大塘遗址与400年白龙庙遗迹,生态绿心的独特禀赋在此尽显。

  “前些年,这片地有个洗沙场,关停后,荒废了好一阵。” 湖南省东窑港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转机始于2024年,通过生态修复,土地重焕生机,流转改造老旧房屋留住乡村肌理,深挖本地历史文化唤醒记忆根脉,全新的东窑港理想村应运而生。如今,这个集民宿、研学、市集、乡野运动于一体的都市近郊“微度假”综合体,正持续激活周边乡村的发展动能。

  “长沙绿心地区的农文旅项目,循着规划蓝图有序推进。”长沙市长株潭一体化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群众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者、生态保护的守护者,更是融合发展的受益者。

  目前,绿心保护条例与发展规划落地见效,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力冲刺,长沙奥体中心、跳马片区绿道二期等绿心中央公园项目已开工建设,湖湘绿厅(长沙片区)、三市峰等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聚焦乡村道路升级、山塘水系治理、安全隐患排查、生态环境整治等民生关切,绿心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库不断充实,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让“城市绿肺”既见生态颜值,更具民生温度。

  文体融合聚人心。近日,首届长株潭“圈BA”篮球联赛在长沙激情开赛;“小小讲解员,共话长株潭”主题活动联结三市青少年……这些活动让三市群众的心贴得更近。

  服务共享暖民心。湘潭家长刘芸芸的孩子即将入读湖南师范大学竹埠港实验中学,这所合作共建学校,是长沙品牌中小学校托管株潭14所学校的缩影。医疗方面,三市二级以上医院“一卡通”、16家三甲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00项高频政务服务“跨域通办”、288种电子证照互通互认,让“多地跑”成为历史。

  从产业协同的同频共振,到交通网络的血脉相连;从生态绿心的生机盎然,到民生服务的暖意融融,长株潭一体化正从“物理联通”迈向“化学反应”。当越来越多人像王磊一样便捷地跨城通勤,像刘芸芸的孩子一样共享同质化教育的红利,这场变革正书写中国都市圈发展的鲜活样本。

【作者:彭放】 【编辑:周意】
关键词:长株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