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破解“僵尸系统”顽疾,长沙出新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通讯员 曾利)伴随着技术革新,政务系统成为基层工作的“标配”。如何让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避免业务应用脱节、资源长期闲置、运维更新停止的政务系统(以下简称“僵尸系统”)出现?长沙正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日,长沙市数据局正式发布《长沙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系统停用下线管理细则(暂行)》(以下简称《细则》),这是全省范围内首份针对政府投资信息化系统停用下线的规范性文件。记者了解到,该《细则》聚焦“僵尸系统”清理、数据资产安全处置、云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环节,全方位为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系统停用下线工作提供指引,标志着长沙在政府数字化治理领域迈出创新一步。
聚焦痛点:破解“僵尸系统”顽疾,释放数字资源价值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部分政务系统因业务调整、技术迭代等原因长期“沉睡”,造成资源浪费。长沙市数据局通过运行评价发现,部分市级系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运行成效不佳等问题。
《细则》明确“僵尸系统”量化认定标准,部署在市本级政务云上云主机的CPU、内存资源峰值使用率任意一项≤10%且使用率波动幅度≤10%、网络访问流量峰值低于10KB/S超过3个月的业务系统将被纳入清理清单,由市大数据中心按季度发布清单并督促整改。通过动态监测与精准清理,预计每年可释放政务云资源20%以上,节约财政资金超千万元。
三大亮点:全流程规范,筑牢安全防线
记者从长沙市数据局了解到,本次发布的《细则》主要有三大亮点。
一是责任明确,闭环管理。《细则》明确系统所属单位为停用下线责任主体,负责开展系统停用下线的评估、实施、数据处置备份、云资源及密码资源回收申请等相关工作,并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完成备案,实现从立项到停用下线的全流程闭环。
二是数据资产,分类处置。针对系统停用下线后的数据资产,《细则》要求分类备份、安全脱敏、依法销毁。对需保留的数据,经主管部门认定后迁移至安全存储空间;对无保留价值的数据,经脱敏处理后彻底销毁,避免公共数据资产流失或泄露造成法律和安全风险。
三是刚性约束,强化监督。明确“应停未停”责任追究机制。对造成云资源浪费的单位,暂停项目审批并全市通报;对违规操作的服务商,纳入信用档案并公示,强化责任落实。
《细则》的出台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既避免财政资金“打水漂”,又为智慧城市建设腾出资源空间。下一步,长沙市数据局将对全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云资源虚耗开展清理工作,推动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向精细化转型。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