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春耕忙 今春长沙安排粮食播种计划471.7万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钱娟)惊蛰过,不负春光不误农,田野出现新变化:新农具、新技术崭露头角,农民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线上、线下多条腿跑路,互联网+助力产销对接,农业生产释放澎湃动能。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前,长沙正全面落实春耕生产计划,安排粮食播种计划471.7万亩,同比增加2.7%,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22万亩,同比增加4.3万亩。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破解耕地抛荒难题,今年长沙扩大双季稻种植,安排早稻播种面积141万亩,同比增加4.9万亩,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米袋子”稳面稳产 落实集中育秧面积25万亩
当前正值春耕育秧期,晴好天气带来春的消息。10日上午,浏阳新型职业农民刘志广在育秧大棚里,播下一年的希望,“苗床、种子已提前备好,今年春耕不耽误,1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
“人工插秧每天最多完成一亩地,引进工厂化育秧设备后,育秧期缩短至5天,机器每天可播种160亩以上,全程只需两个人操作。”刘志广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作为龙伏镇有名的种粮大户,刘志广牵头成立了湖南鼎钧种养专业合作联合社,联合社旗下拥有14家合作社,种植稻田1万亩,覆盖龙伏、社港、沙市、淳口等4个乡镇。
近年来,长沙按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的要求,全力发挥工厂化育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等优势,充分调动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积极推广早稻集中育秧,全市共落实集中育秧面积25万亩,有效保障早稻生产秧苗供应。
“长沙是省会城市,要适应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走出与湖区商品粮主产区差异化的发展路子。” 在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处长夏礼明看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要在粮食生产结构和种植模式上做文章,采取“水稻+”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发展高档优质稻,实现优质优价,既满足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又提升粮食品质和经济效益。
“菜篮子”保供稳价 培育100家规模化蔬菜骨干企业
“辣椒苗出售,牛角椒、线椒、茄子等蔬菜苗陆续上市,欢迎砸单。”产销两旺,这几天,湖南农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兰芳忙得两脚不沾地,她的手机滴答响不停,不时有来自湖南、浙江、江西等地的订单来“敲门”。
在望城区乌山镇团山湖村村头,白色大棚整齐排列。瘦高的张兰芳正在大棚里埋头干活,一排排青翠欲滴的新苗欢快地跃入记者眼帘,大棚外,满载着蔬菜种苗的卡车来往穿梭,运往全国各地。
“客户可通过微信、电话下单,今年农美种苗望城基地产量达1000万株苗,大年初二就已复工,当前生产、销售都很给力,一天到晚忙不赢。”张兰芳告诉记者,现在是种苗销售季,基地采用无土漂浮育苗技术,辣椒种子培育成活率达到98%,辣椒可提早10~15天上市,在不增加额外投入的情况下,预计每亩可增产600公斤。
每年3、4月份,正是“春淡”时节,外地蔬菜换季断档,本地蔬菜尚未批量上市。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在抓好存园蔬菜、存栏生猪稳定上市的同时,将重点打造一批蔬菜、生猪核心生产供应基地,培育100家规模化蔬菜骨干企业,力争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50家,提高本地主要“菜篮子”产品的供应能力和自给率,让市民“菜篮子”无忧。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