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茶馆 网红长沙下一个“爆款”业态?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一走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一首老长沙童谣,写尽旧时长沙茶馆之盛。复古有时就是流行,近年来,长沙“新中式茶馆”频出,似乎又带大家“穿越”回当年的情景。位于开福区捞刀河街道的蔡二茶馆就是长沙新中式茶馆的先行者。老茶馆、新业态,在解放路、在南湖路……一批各具特色的茶馆也破土而出。这类茶馆的蓬勃生长,不仅重塑了城市消费图景,也为中国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今日,记者采访了蔡二茶馆创始人、“长沙童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二”蔡颖强,请他讲述了自己的“茶馆梦”与老长沙故事。

  “相比于‘茶文化’ 我更喜欢‘茶馆文化’”

  “长沙一直有茶馆、茶舍,但很多都专注茶叶,关心‘茶文化’;而我则喜欢‘茶馆文化’,喜欢人间烟火气。市井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蔡颖强开门见山向记者表明了自己的经营理念。茶文化重点在“茶”,茶馆文化重点在“馆”,在他的茶馆里,不仅有各式茗茶,更融糖油粑粑、长沙粉面等湘式小吃于一炉,还原童谣里传唱的老长沙茶文化盛景,找回市民在闲暇之余在茶馆里“聊风月、谈人生、听戏喝茶”的人间烟火气。

  记者也“沉浸式”体验了这家位于开福区捞刀河街道罗汉庄中国民俗画创作基地内的茶馆。一进店门,就感觉茶香袅袅、古韵盎然。茶客人声鼎沸,吃点心、看花鼓戏,怡然自得,恍惚间有种时光穿越之感。

  蔡颖强久居长沙,对老长沙的风物十分留念。他也经常到访成都、重庆等地,很喜欢当地老茶馆的氛围,于是便在老宅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连同周边几亩地的宽广区域改造成了一座茶馆。

  “其实也没想过赚钱,就出于玩的心态。”蔡颖强坦言:“开门之后,没想到客人还挺多。朋友们对我说,我想玩的东西,原来是大家都喜欢的东西。”

  春节期间,茶馆内座位虚席,500余个座位常常一座难求。茶馆停车场经常有来自株洲、湘潭及外省车牌汽车出没。

茶客谈天说地。

  大华斋、天然台、徐松泉等老茶馆招牌还原氛围

  长沙一直有泡茶馆的传统,一杯白沙水,几片茶叶,便可泡出茶香。老长沙的茶馆多得数不清,老龙潭的沙河茶馆、碧湘街的达仁楼、南门口的庆兴楼都是当时长沙的老字号,这才有了那首“八九十品茶”的童谣。长沙史志专家陈先枢还把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黄兴南路的德园、八角亭的大华斋、老照壁的徐松泉并称为民国时期四大茶馆。

  对于蔡颖强来说,他就一直致力还原过去的茶香、曾经的烟火气。“我十分喜欢老物件,一直在收罗。”蔡颖强说,茶馆对他来说,既是营业场所,也是展馆,还是他的长沙童谣传承空间。

  老宅院里,岁月元素拉满,有老门窗、八仙桌、太守椅、旧牌匾、旧铜壶、老茶担、黄包车、老井台、老广告、月份牌、老照片;有留声机、老时钟、电话机、煤油灯、录音机、收音机、缝纫机、老式茶具、老式家具;“民国前辈”大华斋、天然台、徐松泉等老茶馆招牌也在这里收藏着。

蔡二茶馆内收集的老长沙招牌。

  “让茶馆生活成为大家的习惯与常态”

  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749.3亿元‌,近段时间,长沙的新中式茶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星城大街小巷,都有类似的新业态出现,那么茶馆会成为网红长沙的新“爆款”吗?

  长沙的文旅消费代表业态一直在流转,蔡颖强认为,“从以前的歌厅到酒吧再到之前的夜市,现在各种茶馆接连出现,好像也有崛起的势头。”

  对于竞争,他倒是看得很淡:“作为最早进入这个行业的长沙人之一,越来越多茶馆的出现当然是好事。我希望长沙人能爱上喝茶、泡茶馆,让我童年喜欢的生活回归。”

  “老茶馆”消费不贵,一份粉面十几元,一份小吃十元八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国潮风的兴起、理性消费的回归、人们对慢生活节奏的青睐,都助力了新中式茶馆的发展。

  对于蔡颖强来说,老宅院、老物件是茶馆的灵魂,他多年收罗的旧物,还原了旧时光的记忆,也让现在的年轻人有体验父母辈生活场景的机会。

  “在成都、重庆,去茶馆喝茶已经融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蔡颖强说:“让长沙人喜欢茶馆的慢生活,让茶香渗入到城市的肌理里,让茶馆生活成为大家的习惯与常态,这是最重要的。”

变脸、花鼓戏等传统技艺经常上演。均为受访者供图

【作者:宁莎鸥】 【编辑:宁莎鸥】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